國台酒李長文:苦心求索二十年,教智能系統釀酒的新時代匠人

李長文,1987年畢業於天津科技大學發酵工程專業,曾就職於河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2004年擔任天士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現任國台酒業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2004年的春天,李長文第一次來到茅台鎮時,他並沒有想到赤水河畔這個小鎮,在未來會成爲中國白酒行業的聖地,他更沒有想到,這裏會成爲他人生中意義重大的地理坐標。

“早上我打开國台酒業辦公系統,上面寫着‘今天是我爲國台服務的第20年零62天。’”李長文在採訪中帶着幾分驕傲地說。與國台酒業結緣20年,李長文帶領團隊在科研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多方面取得了衆多成就,是國台酒品質提升的幕後功臣。2023年,《國台智能釀造標准體系》發布,李長文所代表的科研技術團隊從幕後走向前台,向傳統的白酒行業發出技術變革的鏗鏘之聲。

從教書育人的大學老師,到主抓實務的國台總工程師,李長文的身份在變化,不變的是探索釀酒奧祕的科學精神。在他的身上,我們能看到國台人對理想的堅定不移,以及對創新的執着追求,也更能理解,爲什么國台能成爲白酒行業智能釀造的先行者與標准制定者。

“智能釀造賦予了國台新名酒實質的內涵”

整個五月,李長文都非常忙碌。剛在“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闡述了國台智能釀造的優勢,就馬不停蹄地趕回茅台鎮國台酒業,准備迎接國家工業大獎評審專家組的考察調研。送走了專家組,亞布力論壇的企業家們接踵而至,參觀國台智能釀造車間。隨後國台發起“媒體走進國台”活動,重點參觀了解國台智能釀造成果。媒體團還沒走,劍南春、紅星等企業派出的交流團隊已經在來的路上……

自從去年重陽下沙之時發布了《國台智能釀造標准體系》後,到國台參觀交流的企業驟然增多。李長文說:“今年能明顯感覺到白酒行業內對智能釀造的態度在轉變,有好幾家名酒企業來參觀交流,仁懷產區內也有企業來調研。”

與平日經銷商組織的“回廠遊”不同,企業參觀團的目的更明確,交流更深入。在一次次的溝通交流中,李長文越發堅定地認爲,十多年前,國台在董事長閆希軍的力排衆議下,推進智能釀造升級的決策是睿智而正確的。

當發展“新質生產力”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被列入2024年十大工作之首,白酒作爲最傳統的行業之一,也必然要面對如何在產業內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問題。這些探討大多集中在物流運輸、產品銷售、客戶管理等方面,建立數據庫,提高企業營銷效率。不能否認這些創新對白酒行業發展的助力,但也必須承認,這些成果尚未觸及“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內涵,即“以數字技術爲代表的原創性和顛覆性新技術引領的生產力躍遷”,和“以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而就在去年年底,國台酒業集團入選了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範工廠揭榜單位名單,這意味着新質生產力在白酒行業內有了實質的指向。

展开全文

今年,國台再接再厲,將智能釀造項目申報了第八屆中國工業大獎,與航天、新能源、重工等科技領域的排頭兵企業站在一起,角逐我國工業領域的最高獎項。

李長文還記得中國工業大獎的專家評審團剛到國台時,對白酒釀造的工業化場景還停留在傳統印象中,對國台智能釀造的創新度並沒有報以過高期望。“專家組最初的態度讓我非常緊張,擔心釀酒車間會不會還不夠智能化。”而在調研過國台酒業的傳統釀造車間、國台酒莊智能釀造車間,並聽取了副董事長葉正良關於智能釀造成果的匯報後,專家組對國台智能釀造給出了很高的評價,李長文懸了一整天的心終於落回肚子裏。

“專家組認爲,在中國白酒這個高度傳統的產業形態中,國台能把智能化發展到如今的程度非常不容易,這是新質生產力在白酒行業的實際體現。”李長文回憶:“專家組評價國台對智能釀造的自我定位太保守和謹慎了,建議我們重新審視和定位智能釀造對白酒行業的意義,以及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

專家組的評審意見讓李長文及團隊十分振奮。十二年的堅持與投入,數百人的青春與汗水,終於結出了碩果。“當時我非常自豪和感動,我們做了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不只是對國台的發展意義非凡,對白酒行業都可能會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李長文說。

2022年,國台提出打造“中國新名酒”的發展目標。在閆希軍董事長闡述的新名酒價值內涵體系中,智能釀造是重要的價值基石,也是國台“新名酒”與傳統名酒的最大區別。李長文也堅定地認爲,隨着國家持續深入地發展新質生產力,國台智能釀造體系的意義才會真正得到彰顯,國台新名酒的價值也會越加凸顯。

“我是理工思維 更看重底層邏輯”

在白酒行業內,“師帶徒”是傳承釀酒技藝最主要的方式,各大名酒企業至今還保留着拜師的傳統,將工匠精神、釀酒技藝代代傳承。師承,讓白酒的傳統與底蕴得到進一步加強,在某個時候,也會成爲白酒行業創新需要跨越的障礙。

李長文回憶起十多年前,國台提出要對釀造車間進行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升級改造時,可謂困難重重,首當其衝的就是觀念上的衝擊。當時國台的釀酒師們幾乎都極力反對。在他們看來,用冷冰冰的機器代替人,是無法釀出好酒的。每個成熟的釀酒師,都將醬香白酒“12987”工藝的每一個關鍵點爛熟於心,機器如何能理解其中的精妙之處,如何能識別細微的差別?

但這對從高校走出來,又在天士力研究院搞了十幾年課題研究的李長文來說不是障礙。他是國台內部少有的從一开始就堅定支持智能化升級的技術派。他將這種开放心態歸功於理工科思維方式,以及在天士力研究院做技術和科研時受到的創新薰陶。他說:“創新是天士力的DNA,我在研究院時經常和其他院所的專家交流,視野並不局限在酒業,讓我更容易接受新的生產方式。而專業教育和在大學教書的經歷,讓我更習慣從事物的基本邏輯和基本原理來看待分析問題。”

談到創新,李長文舉了個他至今還津津樂道的例子:2004年時,他將紅外光譜技術引入白酒質量控制,建立白酒宏觀紅外指紋圖譜技術。二十年過去了,行業內對這項技術從曾經的不以爲意到如今的廣泛應用,他的技術創新影響了行業的技術發展趨勢。

“國台對紅外光譜技術一直在深入研究,二十多年了持續不斷地投入資金和人才,這在民營企業中是很少見的。這也是爲什么,國台能夠率先發展智能釀造。”李長文如是感嘆。

國台提出“秉承傳統不泥古,科學創新不離宗”的理念,循序漸進地推動生產方式的變革,從第一次升級僅僅改變原料的物流方式,到嘗試機械制曲、機器潤糧、機器上甄,在嚴格執行釀造工藝、保障酒質的前提下,逐步向自動化、智能化升級。在這個過程中,釀酒師們的思想也跟着轉變,原來智能釀酒不是簡單地讓機器取代人,而是先讓機器向人學習,當好釀酒師的“輔助”。

轉變了思想觀念,真正的挑战才剛剛开始。國台的智能釀造是從0到1的突破,沒有可學習的對象,也沒有可參考的範本。每一個創新和創造都是李長文帶着團隊自主研發摸索出來的,用數字化解析醬香白酒的釀造工藝,用大量的數據找出規律,建立模型,“教會”智能系統釀酒。

“比如潤糧,傳統的方式就是在糧堆上倒熱水,工人根據經驗拿鐵鍬翻糧,在規定的時間內翻拌的次數足夠多。要先把傳統釀造條件下的數字表達建立起來,再結合智能釀造的新環境,比如潤糧罐的密封性、透氣性、機器的轉速等,來建立模型。”在李長文的眼中,每一個釀酒環節都是蕴含着海量信息量的數據庫,“12987”的工藝環節背後是上千個需要進行數字解析的關鍵點。“這是最難的環節,即使到現在,國台也只把關鍵步驟解析完。今年我們又梳理出來了200多個指標,現在一共有1200多個指標,其中還有三分之一的數字解析需要進一步精細化。任務還很艱巨。”

在李長文看來,智能釀造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要喫透釀酒工藝,理清每一個環節潛藏的物理化學指標,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這個研究的過程中,也能幫助釀酒師更好地理解釀酒每個環節的真實意義。

“在國台做智能釀造的過程中,我對釀酒的認知也是逐步深入的,現在我是以生命科學的角度來看待釀酒,我也經常跟我們的釀酒師說,酒是微生物釀造的。無論傳統工藝還是智能釀造,我們做的所有工作,都是爲微生物的繁衍和代謝提供好的環境,讓它們能釀出好酒。”

在國台20年,李長文看到的釀酒車間從明面上的高粱、小麥、工人、機器,慢慢變成了微生物群落,從宏觀到微觀的認知過程,讓李長文對釀酒本身有了更深刻的認知。透過智能車間中控電腦繁復的數據表達,他看到的是鮮活的微生物群在生息繁衍,而理工男對真理的執着追求,驅使他繼續深入,破解微生物的奧妙,徹底解开醬香酒的釀造密碼。

功成不必在我,期待更多同行者

不出差也沒有接待的時候,李長文是規律地忙碌着。每天早上八點准時到辦公室,逐一查看生產、品控的報告,通過大數據平台了解最近生產和質量的趨勢,如果有波動則要組織相關人員做分析報告。他還是國台40多個在研項目的主抓人,要隨時關心科研進度。身爲總工程師,他保留着隨時到生產一线的工作習慣,到現場跟技術人員溝通,隨時掌握一线情況。正常情況下能正點下班,不過他已經記不清上一次按時下班是什么時候了。

“我不鼓勵加班,做科研做技術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短期加班趕進度的情況比較少,更多時候是持久战,在國台如果一個員工長期加班,我就會了解是工作安排不合理,還是能力問題,盡快作出調整。我們需要一支專業、高效,並且健康的科研團隊。”李長文認爲,雖然國台去年發布了《國台智能釀造標准體系》,但屬於國台智能釀造的徵途才剛剛开始,與其他行業的智能水平相比,國台僅僅是取得了初步成功,還要不斷精進和提高,團隊還要繼續努力。

談到國台智能釀造未來的升級方向,李長文沒有着急下結論,他表示經過六次迭代後,目前智能釀造基本實現了釀酒工藝的全流程覆蓋。但這只是把框架搭起來了,還需要填充細節。“今年的任務目標是把現有的11個模塊進一步完善,穩定系統,穩定酒質,再探索下一步升級方向。”

在仁懷生活了很多年,李長文還沒有習慣這裏溼冷的冬天,也喫不慣折耳根。他從天津跨越數千裏來到仁懷,只爲追尋一個理想,將二十年的人生與畢生所學都義無反顧地投入其中,這或許就是理工男的浪漫情懷。

“我還有幾年就要退休了,在退休之前我希望能夠把國台智能釀造的標准體系完善好,通過標准體系在生產中的落實,讓釀造出的國台酒達到一個理想的狀態,這是我的一個小心愿。”

對國台智能釀造的發展,李長文是起點,卻不是終點,未來國台智能釀造會升級迭代到什么程度,李長文和我們一樣滿懷憧憬,但他並不追求一定要親身參與。對他而言,這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是一代一代人接力幹的事情,他完成了他的時代責任,未來的升級迭代更希望由年輕人扛大旗。“當然,我更希望有更多酒企加入智能釀造的行列中,共同促進白酒行業的轉型升級,這是我最大的心愿。”李長文如此說。

內容來源:糖酒快訊

作者:羅玉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