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話川酒 | 一杯好酒的釀造在田野就开始了

9月19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省直相關部門支持、四川日報全媒體和四川省酒業協會聯合主辦的2024首屆川酒文化周正式啓動。

四川省委宣傳部、文化和旅遊廳、經濟和信息化廳等省直單位相關負責人、川酒五大產區主管部門負責人、川酒“六朵金花”“十朵小金花”“原酒20強”等企業代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日報、中新社等中央和省級媒體以及行業媒體的近百名嘉賓齊聚一堂,共饗川酒文化盛宴。

川酒文化周上,由五糧液獨家战略合作的大型酒類文化活動“大咖話川酒”第一季正式开講。首期節目以“好糧釀好酒”爲主題,邀請來自文化、農業、酒業、媒體及酒糧種植領域的專業人士,通過“主題演講+圓桌論壇”的形式,分享“農耕文明與釀酒傳統的關系”“豐饒物產與多糧釀造的肇始”等內容。活動前期,來自各行各業的大咖們在线上圍繞川酒文化展开討論,激蕩出許多精彩觀點,引發大範圍熱議。

一杯和美佳釀,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美美與共的开放心態,回饋、澆灌、滋養着川酒文化的根深葉茂。

扎根巴蜀農耕文明

展开全文

川酒映射川人豁達通透的性格特質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但青海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郭建強並不這么認爲,“川蜀看似封閉,實則聯通八方,巴蜀大地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留下很多獨具個性的標志。”

酒就是這樣一種標志。在郭建強看來,在水系豐富、地厚田肥的“天府之國”,酒香和酒的精神早已浸透這方水土,“川人性格中的通透,是由酒而生。”

如何理解川人性格和川酒之間的關系?郭建強用五糧液來舉例。“中國酒都”宜賓地處北緯30度、世界黃金釀酒帶,釀酒歷史有四千年之久,多元文明在此交錯、交匯、交融,川人的聰明才智在此匯聚。五糧液最終篩定原產非洲的高粱、原產中國的大米和糯米、原產西亞的小麥和原產南美的玉米,融五洲農植精華,釀造出濃香醇美的五糧美酒,也自帶川人、川酒开放、包容、灑脫的個性。

武漢文學院院長、湖北省作協副主席張執浩看到的是“五糧液蕴含了川人千百年來對土地的依賴與敬畏。”他認爲,最高級的酒總是由最熱愛生活的人來釀造,在這個過程中,人類所有的美好品質,譬如耐心、細致、勤勞,乃至精益求精的人生態度,都會在一杯酒裏得以呈現。

中國詩歌學會會長楊克也認同這一觀點。他提出,酒是對大地豐收的禮贊,是農耕文明的一種獨特表達。五糧液是川酒中的佼佼者,它不僅是物質的結晶,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

酒之於詩,詩之於酒,交相輝映,缺一不可。在楊克看來,高粱、大米、糯米、小麥和玉米,這些來自大地不同地區的糧食,協調融合在一起,得成佳釀,正如詩歌講求韻律與節奏的和諧。

從“蜀酒濃無敵”到“川酒甲天下”,多位大咖認爲,川酒承載的不僅是四川的地域風物,更是中國酒文化的靈魂。

一壺川酒,便是歲月的濃縮,是千年農耕文明“活”着的傳承。

從“糧豐酒美”到“糧優酒美”

優質好糧釀出和美佳釀

“一杯好酒的釀造在田野就开始了,在月光照耀的田野,水土滋潤的田野开始了。”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用詩意語言將一滴美酒的肇始,娓娓道來。

“糧食是酒業發展的基礎,糧多,酒業發展才快。”在“大咖話川酒”第一季首期講壇現場,著名水稻栽培專家,四川農業大學教授、作物生理生態及栽培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馬均在圓桌論壇中提到優質酒糧成爲釀造高品質美酒的基礎。他說,現代釀酒業的發展實現了從“糧豐酒美”向“糧優酒美”的升級,糧食種植或者說種業科技可以實現精細化、精准化、定向化的培育、種植,這是一種科技的進步,也是產業的進步,“‘好糧出好酒”的科學邏輯,同時也表達出物顯其能、物盡其用的和美追求。

如何種出好糧?長年在田間地頭耕種的種糧大戶顯然最有發言權。

五糧液釀酒種植大戶代表胡良銀分享了他的種植經驗:“我們現在種植的都是糯高粱品種‘宜五紅4號’,種子是當地政府提供的,具有產量高、抗性強、籽粒品質好、澱粉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特性,而且出酒率高,酒質好。”

爲種出高品質原糧,五糧液堅持把田間作爲釀酒的“第一車間”,持續升級建設以宜賓爲核心、四川爲主體,兼顧國內部分優質產區的釀酒專用糧基地。目前,五糧液已升級建成釀酒專用糧基地超132萬畝,並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將現有釀酒專用糧基地升級建設至200萬畝。“五糧液在行業內率先提出將‘種’放置在‘美酒五字訣’第一位,代表了行業對於釀酒認知的跨越和進步。”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副理事長、釀酒高級工程師胡義明認爲。

“五糧液推動高粱等釀酒專用原糧種植,多年來切切實實地帶動了當地農民的收入提升。”在阿來看來,這是“好糧”與“好酒”相互促進、和美共生的有力證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