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在安江制作出來才有這種味道

安江鹼水面/散文

在雪峰山脈的群山環抱中,安江這座小城,如同一顆被歲月打磨的珍珠,靜靜地散發着屬於自己的光芒。而我,與這座小城有着不解之緣,更與那裏的鹼水面結下了深深的情誼。

初識安江,是在31年前的一個夏日。我因工作之需,踏入了這片陌生的土地。小城不大,卻處處透露着古樸與寧靜。街道兩旁的青石板路,被歲月磨得光滑如玉,仿佛能映照出過往的行人與故事。雖然時隔多年,但大沙坪、衙門口、油菜園、後衛門等等非常熟悉的名字,也經常跳入我的腦海。而最令我難忘的,莫過於那碗熱氣騰騰的安江鹼水面。

安江的鹼水面,不同於別處。它的面條筋道有彈性,入口爽滑,帶着一絲淡淡的鹼香。湯底則是用豬骨和雞骨熬制的高湯,醇厚鮮美,再配上蔥花、香菜和幾片薄薄的牛肉。每每說起來,就會流口水。

第一次喫安江鹼水面,就在單位門口不遠的一家小店。我記得那家小店的老板,是一個笑容可掬的老大爺。他每天都會早早地起牀,親手制作面條和湯底。每當有客人光顧,他總是熱情地招呼,用那口地道的安江話與客人交談。每當有人問他,這面條怎么那么好喫時,他的臉上立馬就會有自豪的笑容,隨後故作神祕的樣子,來上一句“這可是祖上傳下來的手藝。”然後就忙乎去了。

展开全文

我漸漸地成爲了這家小店的常客。每當飯點時刻,我經常會來到這裏,點上一碗鹼水面,享受那片刻的寧靜與滿足。有時,我會與老板聊天,聽他講述安江的歷史和風俗。講日本鬼子最後是在安江邊雪峰山被打趴下的;講安江原來就是黔陽地區地委行署所在地,後來變成黔陽縣委縣政府所在地;講袁隆平在安江農校研究雜交水稻的故事等等。有時,我也會靜靜地坐在窗邊,一邊聽老人家嘮叨,一邊挑起細細的面條往嘴裏送,還不時看看窗外的街景和行人,常常會有莫名的愜意。慢慢地,我也知道一些下面條的竅門。原來下面條時,面在沸水中停留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時間太短,不熟,時間稍微長點,就糊了。所以,如何拿捏得恰到好處,的確是門學問。所以,老板會經常問客人是熟點還是生點,從而決定煮面時間的長短。

然而,幾年過後,由於工作的原因,我不得不離开安江,前往另一個城市。離別的那天,我再次來到了那家小店,點了一碗鹼水面。面條依舊筋道,湯底依舊醇厚,但不知爲何,心裏卻充滿了不舍與惆悵。我告訴老板,我要離开安江了,今後可能很難再喫到這么好喫的面了。老板聽後,默默地爲我加了幾片牛肉,然後說:“沒關系,年輕人,以後有機會來安江就來喫。

剛離开安江那幾年,我嘗遍了各地的面食,但始終找不到那碗鹼水面的味道。我开始懷念起那座城市、那條街道、那家小店和那位和藹的老人。每當夜深人靜時,我都會想起那碗熱氣騰騰的鹼水面,想起它在舌尖上帶來的那種溫暖與感動。

終於有一天,我出差再次回到安江。當我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時,心中的激動無以言表。我迫不及待地去找到了那家小店,卻發現它已經不在了。現在的店面,是別人轉讓過來的,讓人傷感的是,還聽說那老人家已經去世了。我站在原地愣了很久很久,失落感油然而生。

雖然我再也喫不到心裏那碗正宗的安江鹼水面了,但那份味道和記憶卻永遠地留在了我的心中。它不僅僅是一碗面,更是一種情感、一種回憶、一種懷念與珍惜。

好在現在交通發達了,我現在所處的城市也有了許多寫着“正宗安江鹼面”的店子。說來也巧,上班地方旁邊就有一家,味道確實不錯。據說鹼面每天都得從安江運過來。也確實怪,除了安江,其它地方的水硬是做不出那個筋道。

看來,安江鹼水面總是蒙上一層神祕的面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