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高分電影票房撲街,導演被觀衆辜負,虧到傾家蕩產

方勵導演耗時8年制作完成的《裏斯本丸沉沒》上映的第四天,豆瓣开出9.2的高分。

6600多位觀衆參與打分,65.4%打出五星,四星和五星好評加起來的佔比接近95%,《裏斯本丸沉沒》是2024年度至今豆瓣評分最高的電影,沒有之一。

《裏斯本丸沉沒》被譽爲“東方的敦刻爾克”,是一部紀念中國漁民偉大壯舉的紀錄片。方勵是當初和韓寒合作拍攝《後會無期》時知道了裏斯本丸號,當時韓寒寫了同名歌曲,那句“當一艘船沉入海底”說的就是這艘貨輪。

方勵的最初的想法很簡單,拍一部紀錄片能花多少錢呢?預算不會太高,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從尋找沉沒的裏斯本丸,到跨國尋找受訪者,《裏斯本丸沉沒》耗時8年之久,制作費也一路追加到5500多萬。

展开全文

可以嘗試理解這8年間方勵的心境,或許最开始的時候是雄赳赳的志得意滿,不確定之後會不會有所退卻?反正拍至中途,方勵肯定進退兩難、騎虎難下了,前提投入那么多,半途而廢、前功盡棄不行,但繼續往下走則面臨更多投入,最後方勵沒辦法,賣掉了自己所有的房產,如今他是借住在朋友家。

裏斯本丸是貨輪的名字,二战期間這艘貨輪押送战俘,途中遭遇美國魚雷襲擊,在中國舟山群島附近沉沒了。而船上的战俘中,有828名溺水喪生,384名战俘獲救,舟山附近的漁民用漁船將他們安置在小島上,並給他們送去糧食和衣服,最終有三名战俘藏在海邊陡峭的巖洞裏躲過日軍搜捕,最終回到英國。

歷史不該被遺忘,《裏斯本丸號》的意義,就在於帶領觀衆回憶這段歷史,將這段歷史交還給當下這個時代。用方勵自己的話就是“只想給歷史一個說法”,所以哪怕傾家蕩產,在電影宣傳過程中,幾乎每一次方勵都會表達自己不後悔,而且恰恰相反,他就像战場上打光最後一顆子彈、堅持到最後的士兵那樣驕傲,對於他來說,電影上映,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

出色的電影,在豆瓣上得到了一邊倒的好評,甚至可以說零差評。

電影頁面隨機顯示的五條評論,都是五星好評。有觀衆寫道“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是那些奮不顧身,舍命去拯救盟軍战俘的漁民們,他們不分敵我,只知道有人在海上遇難了就要去救,這種最樸素的大義和人道主義精神最動人。”還有觀衆稱贊《裏斯本丸號》是“偉大的作品”,並稱贊電影是“《二十二》的立意,《泰坦尼克號》的展开,《敦刻爾克》的收尾,感謝方勵打撈起一個即將被遺忘的故事,拍攝這個紀錄片本身已經足夠了不起。”

令人遺憾的是,盡管電影如此出色、口碑如此好,卻沒有被市場和廣大觀衆認可。

上映至今,《裏斯本丸沉沒》排片就沒上過兩位數。上映首日,排片佔比只有1.9%,這樣的排片,可以說就注定票房失敗,想要翻盤幾無可能。上映次日是星期六,排片增加至3.5%,但上座率只有1.1%,這給了電影致命一擊,在那之後,《裏斯本丸沉沒》的排片就始終在1.4%-1.6%徘徊,這也導致了截至發稿,電影的累計票房才331萬,連續3天單日票房都在50萬以下,片方分账只有可憐的113萬。

這是個什么概念呢?不用說制作費了,113萬連宣發成本、主創團隊各地路演的費用都賺不回來,專業平台給出的總票房預測573萬。

賣掉所有房產投資這部電影的方勵,血!本!無!歸!

這是我特別不想看到的結局,一個有赤子之心的電影人,所有努力、所有心血都付之東流,8年拍出來的作品得不到支持和認可。我很想知道,如果方勵看到今天的結局,8年前他還會不會毅然決然的投入電影創作?

這到底是誰的錯呢?

我們不能怪方勵拍這樣一部沒有任何商業屬性的紀錄片,畢竟他爲中國電影創作出如此優秀的一部作品,優秀到足以在中國電影史上留名,進入很多影迷的TOP100片單。

怪影院嗎?影院要付租金、付水電、付員工工資,有生存壓力,排上座率高、商業性強的電影無可厚非。

怪觀衆嗎?爲什么觀衆不去支持這樣優秀的電影呢?但一張電影票幾十塊,觀衆付費觀看,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他們就是寧可看同期那些質量稀爛的商業片,也要對這部作品不屑一顧。

我不知道該怪誰,或許只能怪《裏斯本丸沉沒》生錯了時代,換句話說,這一屆觀衆,不配看這樣的電影。

最後想說的是,《裏斯本丸沉沒》票房撲街,又給電影市場上了一課、給市場的決策者提了個醒,我們有1萬家影院、8萬塊銀幕,這么龐大的市場,真的應該嘗試分线發行了,給像《裏斯本丸沉沒》這樣的優秀作品更多的場次、更長的排期、更大的生存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更多的優秀作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