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廠初期的“地方國營洋河酒廠”大門 供圖:宿遷市檔案館、洋河股份
□江蘇經濟報記者 王家佳
通訊員 丁 穎 張 靜
蘇北大地,物華天寶,對於1996年才建市的宿遷而言,有個不得不說的老酒故事——洋河酒。洋河酒業的騰飛,主要是在宿遷建市之後。宿遷坐擁“三河兩湖一溼地”,地理位置佳,洋河鎮的釀酒,始於漢代,興於隋唐,隆盛於明清,曾入選清朝皇室貢酒,素有“福泉酒海清香美,味佔江南第一家”的美譽。這裏擁有國家寶藏級的酒窖,有着“家家釀美酒,戶戶備佳釀”的釀酒風氣。今天記者帶大家從歷史檔案角度追尋洋河老酒的故事。
古鎮老酒歲月沉香
洋河古鎮因河而名,白洋河上通汴水、下達黃河,是溝通黃、淮、汴、泗的黃金水道。洋河釀酒可以考證的歷史有600余年,清光緒《淮安府志》、民國《中國實業志》和《泗陽縣志》中都有關於洋河曲酒的記載。清同治年間編纂的《徐州府志》載“洋河大曲酒味美”。明清時期,洋河鎮已成爲釀酒中心,四季酒香繚繞不絕,一時文人騷客詩酒流連。清代大家曹雪芹信筆直書“清風明月酒一船”。據《宿遷縣志》記載,清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沿京杭大運河南下,駐蹕宿遷皁河行宮期間,品嘗了洋河酒後,揮毫留下了“酒味香醇,真佳酒也”的贊語。
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桃園縣志》記載,明隆慶四年起,爲治理黃、淮、運河,都察院右都御史潘季馴在洋河鎮先後居住了10年。跟隨潘季馴多年的羅洪林,爲緩解潘季馴操勞堤防河工的辛苦,將高粱酒釀造方法和黃酒的釀造技藝結合起來,釀出了甜綿軟淨香的羅家釀,受到浙江、蘇州一帶酒商的熱捧,後被選送作爲皇家御用酒,名噪一時。
羅家釀酒世代相傳,延續了數百年。如今的洋河酒廠老廠區,就是建在當年羅家酒坊坊址上,羅家當年使用過的藏酒窖和部分發酵池,至今仍然被酒廠使用着,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洋河酒釀造技藝”的傳承獻出了一份綿薄之力。
而另一個名酒雙溝,被譽爲中國酒源頭,坐落在淮河與洪澤湖環抱的千年古鎮雙溝鎮。唐末宋初時期,雙溝鎮作爲南來北往的商賈渡淮要衝,釀酒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明洪武年間,明太子在主持修建祖陵時,選定在雙溝的朱家槽坊內釀造貢酒,明太祖諭旨專以接待外使、皇族御用的爲“帝坊”,專以大宴群臣、犒賞勞師的爲“聖坊”,宴請君子賢達、與民同樂的爲“君坊”。從此,雙溝酒作爲朝廷貢酒名揚天下。康熙五十八年,山西太谷縣一賀姓酒師慕名來到雙溝,並加入到朱家槽坊釀酒,結合當地釀酒技術开創了雙溝單糧型老五甑釀酒工藝,朱家槽坊逐漸發展成爲當地最大的釀酒坊。
1962年,南京博物院在洋河鎮東南12公裏處挖掘出龍山文化宗墩遺址,出土了黃陶鬹、罍、黑陶碗等炊具和酒器,這些文物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雙溝地區順山集文化遺址中,發現了8300年前的人類環壕聚落,出土了中國最早的陶竈和最早的人工栽培碳化稻顆粒,將江蘇人類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600年,這些發現也有力地佐證了洋河鎮的釀酒淵源以及中國酒發源地的重要地位。
宿遷市檔案館館長李長凱告訴記者,“我們館保存了洋河股份豐富的檔案資料,包括發展規劃、生產建設、領導任免等資料,爲企業梳理歷史沿革、編寫洋河酒志,提供了翔實的檔案資料。同時,我們還高度重視企業檔案工作,指導洋河股份於2020年通過了省檔案工作五星級測評。今後,我們將進一步挖掘館藏檔案資源,提升檔案服務效能,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賦能添力。”
老樹逢春砥礪奮進
洋河鎮、雙溝鎮作爲自古繁華地、芬芳釀酒鄉,千百年來,多次遭黃淮水患之苦。但慶幸的是,這兩個千年古鎮仍然秀美,洋河和雙溝這兩大名酒仍然一脈傳香。
1912年,孫中山先生爲嘉許在南洋勸業會上榮獲國際金質獎章的雙溝大曲,欣然揮筆題詞“雙溝醴泉”,對雙溝酒廠在國家命運風雨飄搖的形勢下致力富國強民、踐行實業救國、長期堅持發展優秀民族品牌,給予充分肯定。
1915年,洋河酒在全國名酒展覽會上獲得一等獎。同年,洋河酒遠渡重洋參加了“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獲金獎。1923年,在南洋國際名酒賽會上又榮獲“國際名酒”稱號,讓中國傳統的民族工業品牌在世界舞台上一展雄風,這也是中國白酒香染世界的开始。
新中國成立後,百業待興,洋河酒廠也跟隨着祖國的腳步,邁入嶄新的發展階段。1949年7月,地方政府在原洋河鎮“逢泰”“泉泰”“泉源”等私營槽坊基礎上,組建了淮海貿易公司三分公司洋河槽坊。1951年,更名爲蘇北行署專賣事業公司洋河酒廠。建廠初期,廠內黨組織工作隸屬中共泗陽縣洋河區委領導,1952年9月,成立了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洋河酒廠支部委員會”。1953年,酒廠更名爲地方國營洋河酒廠;1986年,更名爲江蘇洋河酒廠;1997年,改制爲江蘇洋河集團有限公司。幾經更名、擴建、改制,洋河酒廠從最初的私營槽坊逐漸發展成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規模企業。
從洋河酒廠成立第一個黨組織以來,始終堅持把黨的領導全面貫穿到生產經營發展的各方面,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繪就了一幅從傳統釀造槽坊到現代化白酒龍頭企業的輝煌畫卷。
而伴隨着新中國一路走來的雙溝酒廠,也逐步發展成爲江蘇省白酒龍頭企業、中國白酒骨幹企業。1949年4月,泗洪縣政府恢復原“賀全德”“湧源”等槽坊釀酒生產,並以雙溝賀全德槽坊爲基礎,合並多家私營槽坊,成立了地方國營雙溝酒廠。1955年全國第一屆釀酒工業大會上,“雙溝大曲”獲得“全國甲等佳酒第一名”。
洋河股份總工程師周新虎表示,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洋河釀酒用的糧食、煤炭等物資都是根據國家的計劃調撥,所生產的產品由國家收購、銷售,物資的短缺制約了酒廠的全面發展。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兩大酒廠乘着改革开放的東風,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增加生產設備,擴大生產規模,產值和產量得到穩步提高。1979年,洋河大曲躋身全國八大名酒之列,1984年雙溝大曲獲得“中國名酒”稱號。解放思想、战略創新、機制改革、體制改革、品牌制勝、消費升級、文化引領,一個個關鍵詞載入了這兩大名酒的發展詞典,走出了一條改革創新的蛻變之路,走出了一條民族企業崛起的復興之路。
敢爲人先勇立潮頭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白酒產業進入了長達幾年的低谷徘徊期。1999年,洋河在全國率先提出“綿柔型”白酒的概念。2002年12月,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建立了運轉靈活、高效規範的運作機制,以迅速發展和壯大主業爲目標,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展示蘇酒領頭羊的風採。
2003年,洋河綿柔型代表產品“洋河藍色經典”系列橫空出世,創造性地打破白酒香型分類傳統,迅速在白酒業掀起一股“藍色風暴”。2008年,“綿柔型”寫入國家標准。2009年,洋河股份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10年,在既有的規模優勢基礎上,洋河股份“牽手”雙溝酒業,強強聯合,全面匯聚兩大名酒品牌發展勢能。2011年,洋河股份成爲全國同行業第三家、宿遷市第一家百億級企業。2014年,九位白酒泰鬥聯名贊譽洋河爲“綿柔鼻祖”。2022年,洋河營收邁入“300億時代”。
從名酒歷史中走來,如今的洋河固態酒發酵基地產能、高品質原酒儲能、陶壇儲酒規模、綿柔年份老酒體量均爲全國第一。除了產量大,市場佔有量也穩居行業前列,1980年洋河酒的銷量已達到1.8萬噸,冠領全國。一張《1982年春節定量商品供應目錄》顯示,當時洋河供應區域很廣,覆蓋蘇浙滬及安徽部分地區。在憑票購买的年代,只有提前跟供銷社打招呼、走後門,才能买到一瓶洋河大曲。
目前,洋河擁有2020條明清老窖池。2019年,洋河百年地下酒窖成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洋河老窖池群及釀酒作坊、雙溝老窖池群及釀酒作坊雙雙獲批“國家工業遺產”。這些明清老窖和地下酒窖,不僅承載着陳年白酒醇厚的窖藏風味,更記錄了一個時代的釀造文化和百年洋河厚重的釀酒歷史。
據介紹,洋河股份歷來高度重視釀造技藝的傳承與保護,2007年以來,組織專人對洋河釀造技藝資料普查、研究、整理、歸類、存檔,充實了文字、圖片、影像等材料,並在2018年與南京大學等聯合成立中國釀造史研究中心,還制定省級洋河酒釀造技藝項目的中長期保護規劃。在技藝傳承方面,建立了釀造技藝傳承人、釀酒技師、酒體設計專家、品酒大師工作室,打造釀酒技藝傳承人才梯隊,設立傳統釀造技藝保護專項資金用於釀造技藝的傳承與保護。洋河每年都會舉行隆重的拜師儀式,形成了獨特文化,在推動綿柔型白酒飄香全球的同時,也讓“東方工匠”走向了世界。
洋河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聯東表示,洋河股份作爲一家老牌國企,一直肩負着發展行業、振興產業的責任及做強實業的抱負,在推動自身做強做優做大的同時,始終“與時代同步,與家國同頻”,將家國情懷、社會責任、使命愿景融入“夢想洋河”的一舉一動之中,在新時代新徵程中始終代表中國品牌傳播中國文化、傳遞中國聲音、傳達中國智慧和力量。在品牌推廣和市場表現上,不斷強化洋河和雙溝兩大品牌的全國布局,通過創新和品質提升,引領新的消費潮流。在行業發展中,發揮國企標杆作用,爲整個行業提供可借鑑的經驗,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