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七八月份,是青島這座啤酒之城麥芽香味最濃鬱的時候,啤酒節开始了。幾十個大棚,每個大棚上百桌近千人,酒杯頻舉,談笑風聲,見者恨不得立馬加入。
啤酒節,見證着青島人對啤酒的熱愛,迎來送往中,盡顯青島人豁達豪爽的性格與好客开放的姿態。
7月19日,一年一度的青島國際啤酒節开幕,活動將一直延續到8月11日。走在青島大街小巷,啤酒招牌、啤酒桶遍布街頭巷尾。
登場
33年前,青島爲啥會搞起啤酒節呢?啤酒節的緣起,緣自這座城市驕傲的啤酒品牌——青島啤酒。
上世紀80年代,青島啤酒廠派技術幹部在德國進修,親歷了慕尼黑啤酒節的盛況。回國後,廠裏开會時有人提出,青島能不能也辦個啤酒節?
彼時,周邊的濰坊風箏會、泰山登山節都紅火起來,青島卻仍是單一的觀光型旅遊城市。曾有部門想過搞啤酒節,但因青島啤酒供應緊張,只能作罷。隨着青啤二廠的投產,啤酒產能擴大,舉辦啤酒節終於提上日程。
“1991年,青島啤酒廠從德國進修回來的一位副廠長牽頭,組成了10多人的第一屆啤酒節籌備小組,”時任青島啤酒廠工會副主席的王德枋回憶說,“慕尼黑啤酒節是一面鏡子,將青島打造成‘東方慕尼黑’成爲我們的目標。”
第一屆啤酒節會場定在青島中山公園,參展商以40多家“魯啤”爲主,還有部分國內其他地區的知名廠家參加。爲凸顯啤酒節的“國際性”,還專門設計了外國啤酒的展示台,邀請了國外啤酒廠和代理商參加。
“所有人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勁兒,連續幾個晚上沒睡覺,最後上報的方案和細則有20多釐米厚,連每個攤位的報價、大棚如何搭建、遊行的路线都標注得非常清楚。”當時的情景,王德枋歷歷在目。
1991年6月23日,第一屆青島國際啤酒節开幕。飲酒比賽、時裝秀和彩車巡遊等活動次第登場。100多輛彩車組成的隊伍似河流緩緩流過青島的大街小巷,激起市民與遊客高漲的熱情。人們湧進中山公園啤酒城,8天時間參會人數超過30萬人次。
“我當時年輕,和小夥伴們去了好多次,敞开哈!花生米、火腿腸當酒餚,哈個不亦樂乎!”已近60歲的青島市民張勇說,“那時只有過年才能憑票买到幾瓶青島啤酒。”
喜歡啤酒的青島市民高仲,聽到要舉行喝啤酒比賽,趁興報名登台。“比賽項目是一瓶640毫升啤酒,看誰‘吹’得最快。”高仲說聽到計時員報出“8秒1”的成績,自己都嚇了一跳。“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自己能喝這么快。”奪冠的高仲像拿了奧運金牌一樣興奮。
第一屆啤酒節成功舉辦,青島啤酒嘗到了提升品牌形象的甜頭,青島市政府找到了促進旅遊業發展的抓手。1992年,第二屆啤酒節如約而至。主會場移到了面積更大的匯泉廣場,參會的人也更多了。
從第二屆啤酒節开始,青島市政府把辦節任務交給了青島市旅遊局,青啤變爲重要參與者。今天,以啤酒節爲緣起的文旅業態,是青啤重點發展的三大板塊之一。
“我們每年在全國100多個城市舉辦各類啤酒節;還有衍生於啤酒節的酒吧業態,在全國多個城市开設了200多家啤酒吧;還有博物館、民宿、度假酒店等業態,目標是打造一個‘喫住行遊購娛’全產業鏈的文旅生態。”青島啤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超說。
進取开放的青島人,種下一粒種子,長成一片茂密森林。
榮耀
1994年,隨着參與啤酒節的人越來越多,青島把啤酒節主會場遷到了嶗山區,並建起了啤酒城。兩年後,主辦啤酒節的任務交給了嶗山區政府。
“嶗山區政府提出全新的辦節理念:市場化運作。”青島國際啤酒節資深顧問林醒愚參加過這屆啤酒節的籌辦,“政府從各個部門抽調人員,組成了籌辦啤酒節的班底,財政借給我們100萬元啓動資金,還把利息先扣下,讓節後還本。”
重擔壓下,怎么完成?反復討論後,理出了三條利潤來源:門票費、場地費、廣告費。
怎么讓人愿意掏這個錢?“能讓方方面面都喜歡,就成了!”林醒愚說,首先是讓老百姓喜歡,要有世界各國的好酒,那就需要邀請全球的啤酒廠家;要有豐富的文化活動,讓老百姓覺得物超所值。
“我們派出多個團隊,全國所有知名啤酒企業跑了個遍,還跑到多個大使館,邀請國外啤酒品牌參節。爲了豐富文化節目,每天晚上都組織大型廣場演出。”林醒愚回憶。
還要讓啤酒廠家喜歡。大棚場地懸掛啤酒廠家的標志和旗幟,媒體跟進宣傳報道,運輸、儲存甚至員工住宿等各種細節都考慮周到——一句話:得讓廠家覺得值。
老百姓喜歡,人就多了;啤酒廠家喜歡,參展品牌也多了;啤酒城吸引力越來越強,廣告效應顯現出來。
“和消費相關的企業都愿意來做廣告,啤酒城門口的羅馬柱、啤酒節門票都有廣告位,動這么多腦筋,就是爲走通市場化的路子。”林醒愚坦言。
1996年,啤酒節开幕當天,10多萬人湧進啤酒城;三周時間,入城人次突破100萬,是上一屆的3倍多;啤酒節總收入超過1000萬元。青島的啤酒節,火了。
火了的啤酒節成爲百姓的狂歡節。啤酒大棚裏,不相識的鄰桌,喝着喝着成了推杯換盞的朋友,甚至比賽將喝完的啤酒杯、啤酒罐摞起來,看哪個桌最高;跟着舞台上的音樂和歌手的歌聲,台下舞動、合唱;喝嗨了的朋友,還會跳到舞台上,爲大家獻歌一首……在這裏,人們撤掉心防、回歸童真。
啤酒節成爲青島人呼朋喚友的理由。“等啤酒節开始了,到青島來哈啤酒啊。”這是青島人邀請朋友的口頭禪。
“帶朋友去青島的啤酒城,他們开心,我也感到很自豪。”青島市民張媛媛說,每年啤酒節她都要接待許多來自外地的親朋好友。
2006年,超過400萬人次參加了青島國際啤酒節。青島國際啤酒節的黃金時代,來了!
“1991年,到青島旅遊只有419萬人次,旅遊收入1.9億元;2019年達到1.13億人次,旅遊收入超過2000億元。”林醒愚說,青島國際啤酒節引來了全世界遊客。
啤酒節之於青島,是城市的榮耀,是文化的凝聚,是开放包容城市精神的闡釋。
溢出
2015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在金沙灘建起了啤酒城,青島的啤酒節進入“雙核”時代。
“金沙灘啤酒城佔地1200畝,緊鄰大海,讓青島國際啤酒節有了海上啤酒節的特色標籤。”時任西海岸啤酒節辦公室現場運營負責人的張平回憶,“首次舉辦啤酒節,西海岸會場匯聚全球700多種啤酒品牌;演藝活動每天10多場,开幕式一票難求。想到了人會很多,但沒想到人會那么多,大大超出預想,23天啤酒節吸引近千萬遊客歡聚西海岸,消費啤酒近千噸。”
一炮而紅的金沙灘啤酒城,开啓進階之路。
全國首部啤酒主題秀——“酒秀”便是亮點之一,在金沙灘啤酒城中心舞台上,熱情洋溢的康康舞、精彩刺激的焰火秀、滑稽幽默的小醜表演……帶來一場國際範兒的狂歡。
“每天的節目都不同,能體驗到不同國家的藝術風情。”大連女孩王璐璐說。
在“超級PENG”酒牆現場,集中了超300款精釀啤酒,圍滿前來暢飲啤酒的遊客,酒牆被布置成五顏六色,極具視覺衝擊力,每面牆上標注着當前區域的啤酒品牌和口味。
花式籃球、跑酷、輪滑、格鬥、啦啦操等10多項國際國內賽事在啤酒城輪番开賽。“搏克大賽”賽場上,選手們腳蹬蒙古靴,捉、拉、扯、推、壓,使盡全力搏擊,爲觀衆帶來了一場場精彩的力量對抗視覺盛宴,看得青島市民王林手心冒汗,直呼:“過癮!”
啤酒城日益完善,青島啤酒節开始打造IP。
“青島國際啤酒節必須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質來放大價值。”負責金沙灘啤酒城建設和運營的青島黃島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書武說。他們與中央美院合作,於2019年創意推出了“哈舅”“哈舅媽”IP卡通形象,在啤酒城布置了11處網紅打卡點,2020年又推出了“哈舅”大本營旗艦店。
“哈舅”,取材於青島人喚“喝酒”爲“哈酒”。目前,“哈舅”IP已形成“哈舅”家族,創意設計的1000多款文創產品,銷售火爆。
啤酒節搭台,經貿唱戲。啤酒節真正成爲經貿交流的平台。青島國際啤酒產品展交會、甘肅武都和岷縣舉辦的農特產品展、40多個國家1000多款品牌啤酒,競相在此展銷。
“本地各種投資洽談會、峰會也集中在這個時間舉辦;外地的小龍蝦節、旅遊推介會也紛紛向這裏雲集,都爲了‘蹭’一把啤酒節的流量。”劉書武說。
啤酒節溢出效應开始顯現,各個區市都舉辦了多種形式的啤酒節。
“歷史街區的‘上街裏’啤酒節,風從海上來啤酒節,遊船上的海上啤酒節,中山路1號的藝術啤酒節,後海的‘多巴胺’啤酒節,團島灣和浮山所的農貿市場啤酒節……”時任市南區文旅專班負責人的王宏說,市南區通過多個場景打造了全域啤酒節IP,向全國推介全區文旅資源。
夕陽西下,行走在風從海上來啤酒節舉辦地太平角,隨處可見風格迥異而又典雅明淨的各式建築。樹影婆娑、光影斑駁,太平灣畔潮起潮落、浪濤聲聲;走進比利時領事館舊址庭院,聆聽着爵士音樂會,品酌一杯精釀啤酒,卸下疲憊,邂逅美好。
幹杯吧,青島!歡樂吧,青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