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莊自修/文)
這幾年,綜藝招商難,在行業內已不是什么祕密。
今年上半年,電視劇招商數量頻頻破紀錄,而沒錢沒爆款仍是綜藝行業的現狀,就連芒果的經典IP《我家那閨女2024》,其制片人也在現場感慨現在綜藝招商太難了。
如今,這種難已經开始向上遊傳導:品牌方轉投電視劇,平台裁員綜藝制片人,越來越多的綜藝人離开,甚至是轉行。
余下還在堅持的綜藝人面對的境況也不樂觀,品牌投入的錢越來越少了,要幹的事越來越多了。
離开還是突圍,是綜藝人正在面臨的選擇。
招商老大難
綜藝招商難的問題,在2024年依舊存在。
平台綜藝宣傳毛毛透露,他們做的某檔垂直類賽道NO.1的項目,從去年年底就开始招商,到現在還沒有結果。
一位從事明星商務的從業者透露,某檔老IP綜藝,一开始招到了十個左右的商務,結果一官宣陣容,商務撤走了一半。另一檔頗受關注的團綜,招商情況也不樂觀,一方面是團綜的幾個核心人物都沒有到場,另一方面則是此前市場上的團綜大多撲街,品牌方不看好。
“現在品牌方沒錢投綜藝,廣告費砍了,唯一穩定的是深度內容合作,就是品牌軟文。”
一位公關公司工作人員透露,“有些項目品牌方幹脆跳過我們,直接跟平台溝通,可以節省服務費。”
這點從今年投放的品牌中不難發現,
不少曾經壕氣的大類品牌,都暫停了投放。比如此前綜藝中的常客,手機類、教培類品牌,今年幾乎銷聲匿跡。據業內人士透露,某個知名乳企從明年开始將全面暫停對綜藝的投放。
“剩下的客戶有點不成品類,更多是基於當下的某個需求,單次投放,而不是以前那種大品牌成規模、可持續的投放行爲。”
綜藝制片人桑潔說,“現在的綜藝贊助,就是有棗沒棗打一竿子,今年這竿子打下來了,明年這個企業還在不在就不知道了。”
招商難帶來的影響,正在傳導到更上遊。
綜藝制片人馮琦對搜狐娛樂透露,這幾年,平台裁員了不少綜藝制片人,他認識的好多綜藝人也都轉行了。
“團隊越來越少,因爲作爲公司已無利潤空間,只夠覆蓋人力成本,還不如解散了大家單幹,還有很多曾經大名鼎鼎的制作團隊,就是一個火車頭帶一堆實習生在做。”
馮琦說,“其實你看平台在會員收費上玩的那些花活,就知道有多難了。”
僧多粥少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品牌方投入的錢越來越少,但要求越來越多。
毛毛透露,如今客戶已經不像以前一樣,有項目就投,而是會從各家平台中挑選方案。比如客戶想投戀綜,他們會從全網的戀綜中去挑選,想要拿下客戶就得模式創新、性價比高,用更便宜的價格給客戶更多的露出,並承諾更多的曝光量才行。
“我們那個項目招商時,客戶手裏也有其他競品節目可選擇,最後競品節目價格直接砍一半,而我們費用降不下來,客戶自然就投他們了。”毛毛無奈地說。
品效合一,“效”字當先
細究綜藝招商難的原因,內容同質化是很大的問題。
以今年上半年爲例,電視劇方面爆款不斷,《繁花》《墨雨雲間》《玫瑰的故事》《慶余年2》《南來北往》《與鳳行》等劇在不同維度破了各自平台的招商記錄,而綜藝方面,大概只有《歌手》算得上有聲響。
這就不難理解,爲什么此前專寵綜藝的一些品牌方,今年上半年紛紛轉投電視劇。
“一個模式成功了,無數‘學習’跟上來。”馮琦說道。
比如《種地吧》火了之後,業內就有公司稱要把女藝人送去養豬,帶男藝人去非洲修公路。
可用的錢變少了,品牌方花起來自然就更謹慎了。
其中一個很直觀的表現在於,品牌方押寶新節目的情況變少,越來越青睞綜N代。
根據擊壤洞察數據顯示,多個綜N代在招商方面,數據都十分亮眼。比如《奔跑吧第八季》有31個品牌植入;《天賜的聲音第五季》15個;《五十公裏桃花塢第四季》11個;《新說唱2024》10個;《萌探探探案第四季》10個等。
原因也不難理解,相比風險很高的新節目,綜N代受衆群體穩固,營銷露出穩固,播出時間、頻次都有保障。
受大環境影響,以前品牌方投放廣告追求“品效合一”,品在前,效在後,而如今,因爲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大多數品牌更追求“效”果了,短視頻的興起,完美契合了它們這一需求。無形中給綜藝招商帶來了一定衝擊。
“同樣的錢,客戶投綜藝可能就聽個響,但投直播帶貨、投KOL都能帶來轉化和實打實的收入。”
毛毛說,“短視頻衝擊下,很多綜藝能做的事,只需要一個自媒體號就可以做了,比如一些博主做的訪談內容,就是一檔訪談節目,時長短,佔用用戶時間少,一部手機就能搞定,出片還快,所以體感上,綜藝整個大盤子的觀衆也在流失。”
短劇的出現,更加速了這個進程。
從事明星商務工作的姝格傳媒Sasy糖透露,此前很多品牌都覺得短劇很low,但在看到巨大的經濟效益之後,如今也紛紛开始定制短劇。就連一些如餓了么、美團、闲魚、去哪兒旅行這樣的平台,也在制作短劇,期望通過此舉實現用戶時間和消費流程的內部轉化。
“一部短劇的投資可能就幾百萬,但一個季度帶來的流水就有幾千萬甚至上億,我身邊不少拍短劇的朋友,如今也都在幫品牌做定制劇項目了。”
Sasy糖感慨,“感覺現在市場越來越下沉了。”
“品牌此前之所以喜歡投綜藝,看中綜藝短期集中曝光,資金回籠周期短,但隨着媒介傳播形式的變化,綜藝的這個屬性也來越弱。”馮琦說道。
在有限的預算中,流量在哪裏,廣告主自然就在哪裏。
是時候改變了
如何從困境中突圍,是每個綜藝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歌手2024》和《種地吧》也許給了一些解題思路。前者改變綜藝模式,將錄播變爲直播,火出圈;後者打破了綜藝“假、作秀、有劇本”的固有印象,靠着讓十個年輕人老老實實種地,蹚出一條自己的路。
商務的回饋也很直接,《歌手2024》火了之後,十幾個廣告主進行了追投。《種地吧第二季》以26個總植入品牌領跑市場。
可見,雖然招商難,但好內容永遠不缺廣告投放。
合作模式的改變,也不失爲一條新路徑。
電視劇方面,平台發起了“市場價+後驗激勵”模式,即按播出效果付費,而綜藝方面,也有平台在和藝人嘗試風險共擔的合作模式。
“平台制作,藝人友情出演,先出一季給市場看,方便後面招商,等商務進來後,藝人再拿酬勞。”毛毛解釋這種模式。
用更豐富的內容留住觀衆和品牌方,也是不少綜藝人努力的方向。
“很多方案在策劃時,就要把直播等內容規劃進去,盡量拉長綜藝的播出時間,已經不是三個月播12期那么簡單了。”
桑潔說,“一檔節目除了正片播出那天需要的內容,還要有充足的物料和衍生內容,拉滿一周七天。”
這一點上,《種地吧》節目已經作出了有效示範,它採用了“長視頻+短視頻+沉浸式直播+直播帶貨”等多個模式對節目進行傳播,最終成功出圈。
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擁抱品牌,也是綜藝節目正在做的改變。
此前品牌想在綜藝中露出,主要靠口播、標板、提示條等方式展現,如今雙方开始了內容共創。比如正在熱播的《喜人奇妙夜》中,就專門爲品牌方拍攝了一個衍生短片《廣告的世界》。
而在《歌手2024》舞台上,也能看到綜藝與品牌方更爲深入地互動,除了經典的“喝水梗”,那英將美酒作爲禮物送給外國友人,歌手演唱完後飲用飲料等畫面,都給足了品牌方曝光量。
馮琦直言,想靠着擬邀大咖,寫幾張PPT就招商上億的綜藝時代已經過去了,當下綜藝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看誰能搞來大藝人和大客戶,誰就掌握話語權。二是看誰能研發出更簡單、更便宜,又具有持續性和觀看性的綜藝模式。
“對客戶來說,有大藝人參與的綜藝更愿意掏錢,但現在商務收入變少,而藝人的價格沒有降低。”
馮琦說,“平台需要碼到更大的藝人,才能從客戶口袋裏掏出比以前更少的錢,一頓操作猛如虎,節目看起來轟轟烈烈,最後發現根本不賺錢,屬於惡性循環,所以最靠譜的還是從內容出發,自我造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