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4 日,江蘇衛視全新IP——沉浸式文化探索節目《啓航!大運河》迎來首播,不僅收獲周五檔文化類節目收視第一,在口碑上也贏得衆多主流媒體點贊。
在社交媒體上,#啓航大運河开播#、#陽澄湖的泥比螃蟹貴#、#古代詩人的網紅打卡點#、#博物館館長在玩一種很新的團建#等20+個話題登上全網熱搜引發熱議。正如《國家廣電智庫》公衆號點評所說:“節目將中國大運河跨越時空的恆久魅力和當代價值展現出來,與觀衆共赴一場‘運河文化漫遊’。”
“啓航”作爲節目的題眼,也是節目最重要的模式創新之一。首期節目中,嘉賓們以“文化漫遊”的形式帶領關注見證大運河的變化,在舟船之上回溯了運河最本源的意義。5月27日,人民日報客戶端對節目這種紀實性表達做出了高度評價:“用探訪遊覽的外殼包裹文化傳承的內核,以大衆喜聞樂見的新語態和新表達,去解構一個厚重、博大、深邃的文化命題,以此拓寬內容的邊界。”
對於節目在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10周年之際的應時表達,人民日報《國家人文歷史》雜志評價節目“力求交出一份熱氣騰騰、神採奕奕、余音嫋嫋的文化答卷”,並用“《啓航!大運河》着眼於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統一性,力求引領大家以‘新的眼光’展开‘新的發現’,沉浸體驗千年運河的歷久彌新、風華正茂,深刻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生生不息”概括節目價值。
文化類節目如何用創新表達吸引年輕一代?《啓航!大運河》首先在內容上與同類型節目作出了區隔。節目特別邀請一衆文化名人擔任嘉賓,以他們沿着運河不斷行走,用親切、有趣的方式帶領觀衆走近大運河、了解大運河。這樣別具一格的節目形式獲得了中國青年報、文旅中國等主流媒體客戶端大力點贊。《中國青年報》評價節目“以南北對望、古今對話、中外對比的多重視角,清晰勾勒中國大運河從起源到發展的完整脈絡,展現大運河如何在2500多年的傳承中流淌不息。”
《文旅中國》發文對節目以文促旅的價值進行高度贊揚,它這樣評價節目,在傳統與現代、文化與科技、智慧與雅趣的對話中开啓“運河文化漫遊”,講述中國大運河的前世今生。“嘉賓們除了親歷大運河上的往來繁華,還在沿线城市开啓城市漫步,以文促旅,吸引更多人親自前往運河沿线,感受千年不息的生活脈動。”
緊密結合大衆需求,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讓大運河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新光彩,是《啓航!大運河》的題中應有之義。對此,《廣電獨家》《綜藝報》行業公衆號也在首期節目播出後就節目內容、行業價值等維度進行了評論和點贊。
《廣電獨家》評價道:在大運河成功申遺十周年之際,《啓航!大運河》成爲對這十年桑田變化的最好獻禮。“節目在緩緩流淌的運河上埋下了文化自信的種子,通過同樣悠揚的敘事節奏讓詩意滿盈熒屏,賡續着運河文明傳承的火種。”“站在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 10 周年這個歷史時刻,重新於運河水道上啓航,就顯得格外有意義。”
《綜藝報》發文稱節目用流動性的視聽語言,爲觀衆徐徐展开了一幅生動的運河百景圖。“《啓航!大運河》在嘉賓甄選、敘事視角、內容結構上精益求精的同時,還發揮江蘇衛視深厚的技術創新實力,用讓人大开眼界的“科技文化秀”,帶觀衆穿梭於中國大運河的過去與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節目聯動單霽翔、張鵬、鄭晶、劉建康等多位專家學者推出博物館推薦視頻和博物館館藏海報,以豐富多元物料向觀衆介紹中國各地博物館特色,引發光明網、人民文娛及運河沿线六省兩市媒體集體點贊,肯定了節目在弘揚中華文化自信方面所作出的積極影響。
透過專家嘉賓的講述、借用當代精美的視聽語言,《啓航!大運河》旁徵博引地用各種典故勘探出潛藏於運河背後的歷史文脈。節目在挖掘大運河這個世界文化遺產蕴藏的精神價值和人文內涵的同時,展現其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與突出貢獻,助力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
每周五20:30,由洋河·夢之藍M6+獨家冠名的沉浸式文化探索節目《啓航!大運河》正在江蘇衛視熱播,讓我們邊走邊學、邊賞邊鑑,感受“流動的文化”大運河的千年傳承!
贊和在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