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片又來了。
上周五,改編自韓影《季春奶奶》的《燦爛的她》正式上映。盡管豆瓣目前還未开分,但高贊評論中已經被大量一星評價淹沒,目前貓眼、燈塔AI預測其最終票房1億左右。毫無意外地,低星評價中除了對演員演技的失望之外,不乏對電影翻拍的不滿。
《燦爛的她》評價(圖源:豆瓣)
國內觀衆對於“翻拍”的抵觸情緒似乎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今年春節檔體現得尤爲明顯,在《熱辣滾燙》的相關輿情當中,“翻拍”是一個顯著的爭議點,在部分觀衆的眼中甚至是可以被視作“原罪”的存在。
《熱辣滾燙》與原作《百元之戀》(圖源:豆瓣)
抵觸情緒明顯不是沒有緣由的。一方面,一些翻拍片質量不高,讓觀衆失去信任,這背後是劇本本土化工作的失敗,導致其本身失去翻拍的意義;另一方面,國內市場的翻拍片有些過多,已經達到了泛濫的地步,在上下都在呼喚原創精品的環境下,這顯然有些不合時宜。
前不久的全國兩會期間,作家、編劇麥家接受採訪時也提到,“適當的翻拍無可厚非,若翻拍之風愈演愈烈,成爲一種現象,就要警惕、限制和規範。”
在“翻拍潮”的聲討中,值得警惕的是,部分觀衆形成的慣性思維讓一部電影一旦貼上了“翻拍”的標籤,就自動被劃入爛片陣營中。然而,仔細盤點之後不難發現,高質量的翻拍很多時候無異於原創,它們也同樣值得收獲更多掌聲。歸根結底,“爛”才是原罪。
“翻拍潮”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早在2010年左右,就曾引發過一波爭議。電影、劇集都未能幸免。
彼時的翻拍片更多是對過往作品的一次翻新改造,比如《新少林寺》《庐山戀2010》《龍門飛甲》《東成西就2011》等。這些電影都改編自八九十年代耳熟能詳的電影,利用其自帶的知名度來保障翻新作品的市場表現。
《新少林寺》《庐山戀2010》《龍門飛甲》《東成西就2011》(圖源:豆瓣)
而在劇集市場,更多的情況是翻拍日韓劇集,比如《愛上女主播》《一起來看流星雨》《回家的誘惑》等劇集背後的原版,都是風靡整個亞洲的熱劇。
《愛上女主播》《一起來看流星雨》《回家的誘惑》(圖源:豆瓣)
這一批“翻拍潮”與影視行業的時代背景有着緊密的聯系。據《2010年中國電影產業備忘》,2010年電影全年總票房破百億,銀幕數量大幅增加,全年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銀幕數1533塊,平均每天新增4.2塊銀幕,電影市場擴容明顯,導致消費需求上升,亟需作品填補市場容量,翻拍片的出現擴充了作品池。
而對於劇集來說,劇集市場开始進入多渠道傳播階段,視頻平台加入版權爭奪战,劇集資源成爲了各電視台的分水嶺,平台和電視台都需要資源來搶奪觀衆注意力,多元化渠道讓劇集資源競爭激烈,於是,大量翻拍劇成爲了刺激觀衆的一個方式。
然而,大量翻拍作品的出現並沒有取得原版的市場影響力,爛片爛劇讓觀衆失去了對翻拍作品的信任。
與此同時,政策層面也在遏制翻拍的泛濫。2019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召开調研座談會,會議中兩度點名翻拍劇,提到“深入挖掘瓶頸症結,始終保持高壓”。自此,翻拍劇漸漸陷入沉寂狀態。
然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翻拍電影愈發呈現泛濫趨勢。僅拿去年來說,整個電影市場出現了近10部翻拍片,且主要翻拍自海外電影。《拯救嫌疑人》翻拍自韓國電影《七天》,《無價之寶》翻拍自韓國電影《擔保》,《瞞天過海》翻拍自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二手傑作》翻拍自美國電影《世界上最偉大的父親》……
《拯救嫌疑人》與原作《七天》(圖源:豆瓣)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翻拍片中,其原版大多取自韓國類型片。據毒眸不完全統計,近五年27部取材自海外的翻拍片中,有10部翻拍自韓國電影。
對於這類頻繁翻拍的現象,有學者在研究中曾指出,長期以來,韓影汲取好萊塢與香港電影經驗,將“現實題材+類型創作”內化爲創作優勢,再利用成熟的工業體系,創造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對於國內的創作者來說,韓影顯然是比好萊塢更合適的學習對象。好萊塢過重的奇觀化影片一則是投資體量較大,市場風險較高,二則是較爲架空或考驗想象力的設定,既不符合國內觀衆的觀影習慣,也不屬於國內電影人以“代際”傳承而來的能力區間。所以,韓影的“現實題材+類型創作”,無疑是各方面都最適合國內市場的選擇。
然而,在長期的“學習”中,本土化的翻拍作品並沒有得到預期效果,韓國《陽光姐妹淘》《“大”人物》這類在韓國取得不錯成績的佳作,在國內市場翻拍之後,明顯“水土不服”。
但即便口碑和市場表現均已不再具有說服力,投資方仍不甘於此,反而拓寬了片源選擇。比如,去年的《超能一家人》就翻拍自俄羅斯電影《超能力家庭》。
《超能一家人》與原作《超能力家庭》(圖源:豆瓣)
即便觀衆表現出對翻拍明顯的不滿,但市場上的翻拍作品從未斷絕,這並非是因爲觀衆抗議聲量不夠大,而是國內電影投資長期以來固化的投資邏輯。
按理來說,翻拍的原作大概率會是口碑或票房表現極佳的影片,因此才會具備翻拍價值。那么翻拍版本在上映時注明自己翻拍自哪部影片,理應是有助於提升電影聲量,節約宣傳成本的選擇。
但如今,觀衆很少會察覺到一部電影是否爲翻拍,只有在片尾的時候才能看到翻拍的標注。翻拍電影在宣發時總是對於自己的翻拍身份“閉口不談”。
這種“閉口不談”,讓觀衆有強烈的被欺騙感。在比如《燦爛的她》《無價之寶》等電影的相關討論中,網友都在紛紛指責這種行爲。
《無價之寶》評價(圖源:豆瓣)
制片人小金(化名)向毒眸透露這種轉變背後的原因,“宣傳原版作品其實沒法爲片子帶來想要的市場效果,而且影視公司也想以此強調自己的开發和制作能力。”
觀衆原本對於翻拍就存在一定的認知偏見,認爲翻拍沒有產出新的內容創作,類同於“花了錢的擺在台面上的抄襲”。在這種觀念前提下,語焉不詳的翻拍標籤,就越來越趨近於抄襲時的“偷偷摸摸”之感。
對內容創作本身來說,翻拍也是套了一層枷鎖。對原版的“濾鏡”本就很難從觀衆的印象中剝離,翻拍片想要進行口碑的超越,就需要對原版故事進行內容創新,還不能折損原版故事的內核。但是很多時候,這種創新在現有的改編框架裏很難進行充分發揮。
小金提到,視版權方不同,對改編的要求也會不同,有的版權方對版權要求就比較嚴格,尤其原作內容比例,比如日本版權方就會比較在意還原程度。所以,觀衆所看到的一些翻拍片“復刻”太多原作場景,並不見得是片方有意偷懶。
對創作者來說,他們也不見得想要“偷懶”。一位編劇曾對毒眸說過,翻拍有時是一些沒有作品的創作者進入行業的“敲門磚”,在投資方眼裏,一個沒名氣創作者的原創本子,風險太大。
小金進一步解釋道,“理想狀態下,翻拍是從一开始就進入到了市場操作層面,买了之後就會开始比較密集的开發,但如果是原創的話,可能在市場操作之前,編劇需要長時間的酝釀。”
創作一個原創劇本需要經歷漫長的構思創意和創意轉化的過程,尤其是對於行業地位低的新人編劇來說。而且劇本开發太長,內容容易存在滯後性,不符合當下社會情緒。一邊承擔巨大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另一邊面對一個不確定性強的影視市場,這對投資方來說都是風險。
理想狀態下,如果是一個翻拍作品的話,可以縮短項目的生產周期,內容开發就變得可控起來。“翻拍的好處在於,原版就相當於一個特別精准的項目書。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讓所有人對項目有一個共同的想象方向,有一致的認知,翻拍項目減少了溝通成本,這個片子放在那,就知道是什么樣的,我們會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調整。”小金說道。
翻拍對於投資方來說,省心也省力,最重要的是,有時甚至能迎來以小博大的機會。改編自美國電影《布魯斯特的百萬橫財》的《西虹市首富》,在2018年拿下25.47億票房,成爲當年的暑期檔亞軍;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的《誤殺》,以13.33億的票房成爲2019年賀歲檔冠軍。
《西虹市首富》與原作《布魯斯特的百萬橫財》(圖源:豆瓣)
影視行業本來就是投資不確定性極強的行業,能一定程度上控制風險,也有成功案例帶來的收益預期,讓投資方很難放下對翻拍的執念。
但這的確對創作環境本身有一定程度的威脅。編劇麥家表示,“資本一哄而上,將翻拍視爲投機取巧、牟利的手段,不考慮作品質量,這既是對原IP品牌的損害,也對影視行業帶來負面影響。一旦我們的行業被這種作品充斥,肯定會傷害原創。”
隨着時間的推移,翻拍的趨勢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市場上已經开始充斥着越來越多不知名的原版作品,哪怕其本身的口碑和票房可能都不盡如人意,但仍有影視公司愿意將其納爲選項。
針對這一現象,小金表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一般比較大的IP具有壟斷性,那么其它制作公司只能去挑選小的IP。小IP也有它的優勢,因爲觀衆對它的原版信息並不太了解,所以會存在信息差。
另一方面,國外的高票房和高口碑對國內市場來說也並沒有太大的參考意義,還是要看故事本身,“以前想要追求IP紅利,現在更追求的是故事本身的紅利,就是這個內容好不好。”
片方回歸了對內容的關注,力圖在保留原作結構和節奏的基礎上,對人物塑造、劇情設置進行本土化的改編,平衡類型敘事邏輯與語境障礙。
然而,本土化的細節層面問題一直橫亙在所有翻拍片面前。
跨語境的敘事隔閡,讓劇作層面稍微有一點偏差都會暴露出其創作的粗劣,比如《陽光姐妹淘》裏韓國的“大姐大文化”安放在國內沒有創造笑點和溫情,反而有些奇怪,最終收獲豆瓣4.4評分以及不足1億的票房。
圖源:豆瓣
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本土化之後呈現的不倫不類最是觀衆集中吐槽的地方。比如《深夜食堂》強行復刻居酒屋,《外公芳齡38》復制韓版表演模式。這也是《花束般的戀愛》宣布翻拍後,引起網友一片質疑與噓聲的原因,原作故事裏的日式文藝更加抽象細膩,網友們並不信任片方能完成好,於是,自發進行二創,寫出各地版本的文青戀愛故事,提前提供本土化思路。
北京版和上海版《花束般的戀愛》(圖源:微博)
反過來,能得到觀衆的認可的翻拍片,往往很大程度來源於細致地描繪出了本土化氛圍。《忠犬八公》加入了三峽移民的時代背景,以及北京人在重慶生活的地域文化,對溫情與鄉情進行了融合;《五個撲水的少年》剝離了日式中二,保留了原版的熱血,找准了屬於國內的青春情緒。這些作品都讓觀衆看到了翻拍片真正的魅力與價值。
《忠犬八公》《五個撲水的少年》(圖源:豆瓣)
實際上,對作品“本土化”的挖掘也是在拓展故事的深度與廣度,讓故事有了多面性。意大利電影《完美陌生人》故事裏呈現復雜的情感關系,在不同的文化國度裏呈現出不同的表現方式;美國電影《十二怒漢》所講述的法律事件,折射出的社會弊病也隨翻拍國家不同,呈現大爲不同。
另一方面,隨着時代變化,經典佳作的再次塑造需要注入新的時代精神,亦或者作品裏陳舊的表達亟待翻新,翻拍就顯得更有必要了。
前不久美劇《史密斯夫婦》的制片人接受《好萊塢報道》時表示,他們理解在翻拍泛濫的環境下,大衆對《史密斯夫婦》翻拍表示不滿,“沒有人會需要一部重復電影的劇集,我們要做的是制作一些完全原創的東西。”
主創團隊在原作的基礎上,拓展故事深度,從電影體量擴充爲電視劇,在原有的故事情節上,挖掘婚姻本質和生活症結,契合了當下觀衆情緒。翻拍後的《史密斯夫婦》,爛番茄指數90%,國內豆瓣評分也已經超過了原作。
圖源:豆瓣
可見,面對翻拍,觀衆並不見得都是一味抵觸。合理合適的作品出現,仍舊能打動觀衆。翻拍從不是一部電影的原罪,爛才是。
想要避免繼續爛下去,先停止泛濫成災的購买,認真思考本土化和時代性的創作。當創作能力達到了,即便是翻拍,看上去也是原創,也就不必再“偷偷摸摸”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