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春山,約你來見……”龍年新春,一首《上春山》風靡各大平台,成爲國民級爆款歌曲。它的旋律爲何過耳難忘、讓人百聽不厭?被譽爲“詩歌照進現實”的歌詞,又包含怎樣的技巧和策略?近日,南都、N視頻記者分別採訪了《上春山》的詞曲作者,探尋歌曲爆紅背後的創作故事與方法論。曲作者張超曾創作《最炫民族風》《奢香夫人》等作品,他說,“好聽、好唱、好記”是他一直信奉的原則,“越真誠越能打動人”。詞作者玉鐲兒說,中國人對古詩詞的記憶也許早已融入了生命,但傳統文化的傳承,還必須符合當下的審美習慣。
曲作者張超:烏蒙山連着《上春山》
對音樂人張超來說,《上春山》不是他的第一首國民級爆曲。他也是《自由飛翔》《最炫民族風》《奢香夫人》《荷塘月色》等一系列作品的詞曲作者,尤其擅長用流行樂的方式詮釋“民族風”,業內人稱“神曲教父”。
早在十余年前,就有音樂學者撰文分析他的作曲技術。近日,張超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笑稱,他自己倒是從來沒有總結過。譜曲的過程,就是一次freestyle(即興發揮),不會考慮它要符合怎樣的風格:“我就是內心想寫這么一個東西;覺得我拿着這個題材,就應該這樣處理……”
這種難以言傳的“感覺”,背後是專注而廣泛的積累。張超熱愛民歌,“各個地方的民歌我都很喜歡,天天聽,也喜歡去琢磨這裏面的事兒。”與此同時,常居貴州、並在此設立音樂工作室的他,經常到少數民族聚居的大山深處採風,與當地人同喫共住。
“山裏面跟平原地區不一樣,隔一座山就是一個世界,可能方言、各方面習俗都不同,所以,我們每次去山裏採風,捕獲到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張超說,貴州的山,他走不完,也寫不厭,“我寫的很多歌裏都帶‘山’,比如《奢香夫人》裏的‘烏蒙山連着山外山’,然後今年
談及兩個晚會版本在音樂上的不同,張超這樣向南都記者描述:“央視的版本,更多的是‘年味兒’,裏面有鞭炮的音效、鑼鼓喧天的氛圍;而《元宵奇妙遊》,我們重新編曲,加入了苗族飛歌,還有布依族的八音坐唱——這些都是我們本地少數民族的傳統音樂形式;編曲也更加活潑,比如這個版本的前奏,就是從一個很歡快的氛圍开始的,希望更好地展現‘春意盎然’的感覺。”
《上春山》面世之後,玉鐲兒一直關注着網上的反饋,她也想告訴聽衆:“其實我們今天看到的春天,和古人看到的是一樣的。在每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我們都會有‘出門俱是看花人’的擁擠,也會有‘賞玩夜忘歸’的闲暇;我們會看到‘忙趁東風放紙鳶’的兒童,也會遇見‘白發戴花君莫笑’,在花前留影的老人……這些詩詞經典,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的身邊,等着我們每個人去傳承。”
她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人以詩詞作爲《上春山》的“打开方式”,“我更希望大家,特別是年輕一輩的觀衆,通過歌曲更喜愛我們的古典詩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