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林真心/文)第28屆上海電視節日前已正式落幕。冷清的展會區和座無虛席的微短劇路演形成對比,經典文學作品改編則代替網文大IP成爲新寵。兩組對照,折射出影視行業的潮起潮落。時隔兩年,回歸的上視節帶來了對影視行業的新“預言”。
經典小說、嚴肅文學潮起
整個上海電視節期間,有幾部影視作品被反復提及——《山海情》《覺醒年代》《狂飆》《三體》。這其中,多部劇集都改編自嚴肅文學、經典文學作品。
开幕式上,《山海情》《三體》等30部電視劇將於2023年下半年在“一帶一路”沿线重點國家展播及推廣。
在白玉蘭評委會主席大師班上,評委會主席胡智峰則以6部現象級作品爲例,分析了近幾年國產劇的創作。這六部劇集分別是2021年播出的《山海情》《覺醒年代》,和2022年播出的《人世間》《夢華錄》《縣委大院》《狂飆》。
隨後,在中國電視劇發展論壇上,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副書記夏曉輝又提到了《覺醒年代》《人世間》《狂飆》《三體》。
而《人世間》《山海情》的海外播出,也被作爲案例在內容出海論壇上出現。
這些項目的成功,帶動了經典、嚴肅文學作品的影視化改編浪潮。
縱觀平台發布的片單,改編自經典小說、嚴肅文學作品的影視項目頗爲矚目。
部分作品已進入影視化流程。
根據金宇澄的同名小說改編《繁花》,由王家衛擔任總導演、監制,胡歌、馬伊琍、唐嫣、辛芷蕾等主演,據傳將於今年和觀衆見面。
正在拍攝中的《北上》,根據作家徐則臣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改編,由白鹿、歐豪、胡軍等主演,編劇是《警察榮譽》《幸福到萬家》的編劇趙冬苓,目前已釋出首款海報。
《千裏江山圖》改編自作家孫甘露的同名長篇小說,將由王倦、金海曙擔任編劇。雖未官宣主演,但網上盛傳雷佳音、趙麗穎將搭檔出演。
馬伯庸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的《長安的荔枝》,已確定將由《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執導,第28屆白玉蘭最佳男主角雷佳音領銜主演。
亦舒的兩部出版書籍《承歡記》《玫瑰故事》也將被改編爲影視作品。《承歡記》由楊紫、許凱主演講述了當代母女關系的“新生”與“重塑”;《玫瑰故事》則由汪俊執導,劉亦菲、佟大爲、彭冠英領銜主演,林更新、霍建華特別主演。
除此之外,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主角》也官宣編劇馬曉勇、藝術顧問張嘉益。
另一批經典小說、嚴肅文學作品也已確定將被影視化。
和《人世間》同爲梁曉聲作品改編而來的《黃卡》,脫胎於他的短篇小說《西郊一條街》,《三體》系列的《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大史》《群星》等劇集都將陸續進入开發階段。此外,還有余華的《文城》、葛亮的《燕食記》等。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網文大IP的“退燒”。
當然,並不是說網文IP已經絕跡。《劍來》《大奉打更人》《白日提燈》,以及改編自《黑蓮花攻略手冊》的《永夜星河》依然引人關注。
主演陣容也是星光熠熠:倪妮、白宇搭檔出演《西出玉門》;王鶴棣、田曦薇擔綱《大奉打更人》男女主演;張若昀、李沁、陳道明、吳剛、回歸《慶余年2》;《永夜星河》敲定了虞書欣、丁禹兮出演;改編自《首輔養成手冊》的《錦繡安寧》由張晚意、任敏領銜主演;《折腰》是宋祖兒與劉宇寧的新搭配;《相思令》則有Angelababy搭檔宋威龍。
只是相比幾年前的狂熱,如今網文IP改編項目在數量和規模上已經回歸理性。
不得不說,嚴肅文學作品的厚度明顯優於大部分網文IP。後者容易暴露其價值觀上的短板,這一點,從近期播出的幾部網文IP改編劇集中也能得到印證。
微短劇开“卷”
上視節期間,最火熱的論壇當屬微短劇項目路演。
論壇當天,展覽中心座無虛席,現場工作人員不斷搬進座椅,還是有不少人只能站着聽完。
而上台推介的十部項目,在類型題材、主演主創、價值觀輸出方面甚至不輸長劇集。
其中,有對明代風俗相當考究的輕喜劇、有世界觀相當龐大的科幻懸疑高概念、有邀請了《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選手主演的、有被評委誇贊已經可以比肩院线電影處理的東北喜劇,有已經得到大品牌冠名和植入的都市職場題材,也有聚焦留守少年群體的熱血青春題材。
種種跡象表明,微短劇已經开“卷”。
2022年,微短劇備案的數量達到3000部,達到了2021年的7倍之多。《2023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則顯示,近半年內50.4%的短視頻用戶看過三分鐘以內的微短劇、微綜藝、泡面番。進入賽道的選手越來越多,隊伍也越來越壯大。
微短劇和長劇集的演員也在進行互相“流通”。楊蓉、王一菲等主演了女性題材微短劇《二十九》。憑借爆款微短劇《我的哈士奇男友》《虛顏》被大家認識的演員丞磊,也开始在《雲之羽》《顏心記》中擔當配角,和虞書欣、張凌赫、羅雲熙、宋軼演對手戲。
執導《虛顏》《招惹》打开知名度的導演曾慶傑,還被觀衆喊話去拍長劇集。
而影視大廠的加入,無疑讓選手們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陳思誠的壹同制作、打造過《御賜小仵作》等項目的靈河文化、出品過《三十而已》的檸萌影業等一大批影視公司紛紛入局。長信傳媒、正午陽光、華策影視也都已經出現在了短視頻平台微短劇項目的合作名單之上。
長信傳媒出品的衍生微短劇《大唐來的蘇無名》,成了長劇《唐朝詭事錄》的特別番外,作爲《南洋女兒情》支线內容衍生的《女神酒店》,在劇集开播就已在短視頻平台上线。
華策影視出品的微短劇《有風》,是劉亦菲、李現主演的《去有風的地方》的衍生短劇;檸萌影業的微短劇《二十九》和長劇集《三十而已》一樣,都聚焦熟齡女性群體。
專業團隊的加入,也意味着微短劇更有可能迎來進階和發展。
除此之外,隨着微短劇的崛起,變現模式也越來越豐富。微短劇可以牽手廣告、直播、電商,可以像長劇集一樣招商、冠名、植入、超前點播,展現出可觀的商業潛力。
比如,一些在短視頻平台熱度較高的微短劇,早已嘗試過單集付費解鎖模式,一集價格爲1.5元;楊蓉主演的微短劇《二十九》在抖音播出後,則开通了84抖幣(12元)立刻解鎖大結局的模式,付費人數超1.2萬。
微短劇朝着長劇集的方向“卷”質量、“卷”數量,與之相對的,長劇集這邊則呈現出求“精”求“短”的趨勢。
愛奇藝首席內容官兼專業內容業務群(PCG)總裁王曉暉提到,他們篩選項目有三個維度:團隊的專業性、好的機制、對效率的保證。
按照這三個維度,他們基本可以淘汰掉80%的項目。剩下的20%才有希望立項,進入制作環節。
而進入下一環節後,平台還會根據所屬題材在市場佔有率上的比例進行考量,每周、每月都有各種各樣的會去推進長劇集的立項、制作。
層層篩選和把關,透露出“精品化”的追求。由此可見,降本增效的風還在刮,高品質的長劇集,仍是剛需。
關起門來,低調做劇
和往屆相比,今年上視節“冷清”了不少。
大型活動屈指可數,各大影視公司也出於種種原因放棄了媒體交流會。視頻平台中,也僅有一家舉辦了片單發布會,還是爲招商考慮而辦的。
某影視公司工作人員透露,他們在上海電視節期間辦了答謝酒會,但也僅僅面向發行側、版權側,以後也不太會考慮舉辦线下的片單發布會。
一方面,各大影視公司的項目都賣給了視頻平台,視頻平台的片單發布會已經涵蓋了幾乎所有內容,IP平台和影視制作方都不需要再單獨开發布會。
另一方面,業內正變得越來越謹慎。
线下活動從審批到組織耗時耗力,錢是否要用在刀刃上?大型活動宣傳力度拉滿,過於高調張揚是否對項目不利?提前吸引來外界關注度,和低調做劇播出後“驚豔”觀衆,哪種更重要?這些都是大家會思考的問題。
另一家出品某現象級劇作的影視公司工作人員告訴搜狐娛樂,他們今年不主辦活動的原因是“行程太滿”。
不僅有常規的主辦方論壇、媒體論壇、平台招商活動要參加,還要配合平台爲公司已出品現象級劇集所策劃的一系列活動。
這和大多數影視公司的想法是一樣的:關起門來,低調做劇。對已播的劇集高調宣傳,滿足觀衆的各種售後需求;對籌備中的項目,則低調行事,盡可能保證項目進程不受外力幹擾。
看起來,經歷了影視寒冬又迎來降本增效後,影視行業如今變得更加謹慎、務實。
那就希望這份務實,最終能變成好作品回饋給觀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