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下葬陣亡士兵
同一天烏克蘭國防部長魯斯泰姆·烏梅羅夫表示,西方承諾援助的武器有半數延遲交付。烏克蘭政府高層透露的情況可以看出,战事對烏方相當不利。
烏克蘭前將領維克多·納扎羅夫曾是烏軍前總司令扎盧日內的顧問。24日,他爆料說,烏軍和政府文官之間的矛盾向來極深,軍方經常得不到必要的信息和資源。他還透露,澤連斯基撤換烏軍總司令的決定在普通士兵中極不受歡迎,因爲新任總司令西爾斯基以自殺式的魯莽作風而聞名。
烏國防部長:
西方援助武器半數被延遲交付
當地時間25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一個論壇上公开表示,自衝突爆發以來烏軍共損失3.1萬名士兵,另有數萬名平民死亡。澤連斯基表示,“每一個生命的消逝都是烏克蘭巨大的損失。”此前,烏克蘭政府一直拒絕透露战爭帶來的人員損失,理由是“不想爲俄羅斯的宣傳機器貢獻素材”。
西方媒體指出,澤連斯基公布的數字有低估的嫌疑。比如,美國軍事情報人員獨立估算的烏軍陣亡人數至少有7萬人,另有至少12萬名傷員。俄羅斯方面測算的烏軍陣亡人數則接近40萬人,僅自去年烏軍反攻之後就有約26萬名烏軍士兵死亡。
烏克蘭國防部長烏梅羅夫當天在論壇上表示,西方盟友援助的武器交付持續拖延,是造成烏克蘭地面部隊損失的主要原因。
▲F-16战鬥機
“目前西方的承諾至少有50%沒有按時兌現。”烏梅羅夫表示,“如果沒有按時兌現這些承諾,我們就會在战場上失去人員生命和領土。”
自2022年2月衝突爆發以來,西方國家已累計承諾向烏克蘭提供超過2300億美元的援助。但烏梅羅夫稱,西方盟友對烏克蘭的援助“口惠而實不至”,這讓烏克蘭不得不在沒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對抗更強大的俄羅斯。
烏梅羅夫稱:“盟友應該在這場战爭中按時提供援助。我們有一個計劃,正在努力執行,我們正在盡一切可能扭轉战局,但現實是,我們在沒有及時武器供應的情況下陷入了困境。”
對於烏克蘭方面的“指控”,白宮方面也給出了回應。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25日表示,不同意美國沒有爲烏克蘭提供足夠多作战裝備的說法。
沙利文在表示,“認爲我們沒有調動大量資源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想法根本站不住腳。如果你看看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物資總量,就會發現我們交付的物資數量驚人、速度很快、規模超出了預期。”
沙利文指出,烏克蘭自身兵員素質的缺乏是限制其提升作战能力的瓶頸之一。“烏克蘭人一直在要求提供其他武器,F-16战鬥機就是其中之一。雖然美國隨時准備提供這些飛機,但烏克蘭面臨的真正挑战是,沒有足夠訓練有素的飛行員駕駛這些飛機。”
烏軍前將領曝光:
烏軍士兵“非常不喜歡”新總司令
烏克蘭前將領維克多·納扎羅夫在採訪中稱,烏克蘭政府一直催促軍方拿出如何擊敗俄羅斯的具體計劃,但沒有向軍方共享信息和資源,而是將西方援助的武器等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上。這種“無米下炊”的窘境也讓前任烏軍總司令和澤連斯基手下的“平民政府”文職官員之間產生了巨大的矛盾,納扎羅夫認爲,這種緊張和不信任的關系也是促使扎盧日內去年11月在英國報刊上公开發文承認反攻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
▲烏軍在前线清理战壕
納扎羅夫說,在去年軍隊將領們普遍對烏克蘭政府下達的種種命令感到困擾,政府一方面希望軍方“繪制清晰的勝利路线圖,但又不告訴他們執行計劃所需的人員、彈藥的儲備情況”。很多軍官感到,政府文職人員對前线作战的具體事務根本“不理解或不想理解”。
本月早些時候,納扎羅夫的“前老板”扎盧日尼也發表評論文章,抨擊了烏國內“監管框架的不完善”以及國防工業存在的壟斷現象。扎盧日尼表示,烏克蘭政府監管下的種種亂象導致了國內武器生產出現瓶頸,並加劇了對外國武器援助的依賴程度。
澤連斯基本月早些時候解僱了扎盧日尼和其他幾名烏軍高級指揮官,並將這些人事變動稱爲“重啓軍隊”。不過一些媒體認爲,澤連斯基此舉可能也是出於政治考慮,忌憚扎盧日內在普通民衆心目中的超高人氣。
納扎羅夫透露,烏軍普通士兵“非常不喜歡”澤連斯基新任命的總司令西爾斯基。出身於前蘇聯軍事教育系統的西爾斯基綽號“屠夫”,作風比較激進,普通士兵擔心他會下令發起“不必要的徒勞衝鋒”。
澤連斯基:
已制定2024年反攻計劃
西爾斯基此前承認,目前俄羅斯在战略格局上佔有優勢地位,但他表示已經根據最新的具體情況制定了一份2024年的反攻計劃。
對此,參考消息網援引塔斯社報道稱,澤連斯基在基輔召开的新聞發布會上回答了關於烏克蘭2024年战略和籌備反攻的問題。他說:“有明確的計劃,我不能向你們透露細節,我無權這么做。這一計劃與更換領導層有關,是的,在這方面有一定變動。”澤連斯基還指出,爲防“信息泄露”,將准備多個計劃。他在談到國家軍事領導層不久前的變動時說:“至於我爲何要換掉誰,對不起,這是我們內部的事情。”
納扎羅夫認爲,澤連斯基應該趁着“還有一些回旋余地”,盡快與軍方修復關系,否則的話“會讓俄羅斯和普京受益於現在的局面”。納扎羅夫表示,烏克蘭如果想取得最終的勝利,政府和軍隊的努力“一個都不能少”。
紅星新聞記者 鄭直 綜合央視新聞、參考消息網
編輯 郭莊 責編 鄧旆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