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方曝光《志愿軍》制作成本,高額投入沒有盈利,33家公司被坑

陳凱歌導演的《志愿軍:雄兵出擊》仍在熱映中,截至發稿累計票房5.7億,隨後後續新片上映,票房增幅會逐漸放緩,很難再有大的突破。

由於《志愿軍》是战爭題材,拍攝難度大、參與人數多,相應的投資成本也會比其他電影更高。在上海校園路演中,導演陳凱歌就透露松骨峰战鬥中有一個鏡頭全長70公尺,但其中包含衆多的跑位,以及300多個炸點,這意味着存在300多次會導致劇組演員遇到危險的可能。而且當時又是在冬天拍攝,因爲涉及到爆炸這樣的實景特效,一天只能拍一次,要確保每個炸點都能順利安全運行,因此耗時很長、拍攝很難,而整個松骨峰战鬥的拍攝時間持續了35天。

展开全文

試想一下,不算頻繁動用炸藥和其他環節的拍攝費用,一場战鬥、35天的拍攝僅全劇組演職人員的喫住行就是一筆不小的开支。出品方並沒有公开電影制作成本,不過《志愿軍》的出品方加聯合出品方多達28家,足見投資之大,那么票房要到多少才能回本盈利?位列聯合出品方第一位的華誼兄弟給出答案。

華誼兄弟發布公告稱,子公司參與投資的影片《志愿軍:雄兵出擊》截至2023年10月6日,公司來源於該影片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爲4.03萬元至5.23萬元。誰看到這則消息都會擦下眼睛再認真看看是不是把數字後面的單位看錯了?沒錯,就是四萬到五萬塊之間。

到這要先說明一下,這裏的“營業收入”應該不是電影的回款營業額,而是減掉投資成本後的毛利,《志愿軍》共有33家公司參與投資,華誼兄弟位列聯合出品方第一位,電影目前分账票房2.1億,分給各個出品方的金額不可能只有幾萬塊,華誼兄弟的這則公告,一方面宣布自己通過《志愿軍》其實沒賺到錢,另一方面則說明《志愿軍》目前已經回本,電影的制作成本不會高於2.1億。

這樣的成績,出品公司肯定不會滿意。要知道《志愿軍》拍攝超過150天,接近半年,那么從前期投資到最終上映,至少要一年多的時間,後面等電影下映到票房結算、打到各個出品公司的账戶上,至少要一年半的時間。這么長時間,投了那么多錢,只有幾萬塊的收益,這不是賠本买賣嗎?

因此,33家出品公司相當於都被《志愿軍》這個項目給坑了,哪些大公司還好,因爲是公司層面的行爲,對員工沒有太大影響,但聯合出品方的最後兩位是吳京的登峰國際和肖央的北京不好意思影業,他們都參演了電影,吳京會在第二部出現,投了錢沒盈利,兩個人白忙活了。

稍微對比一下,據資料顯示,相同題材的《長津湖》投資高達13億,當時拍攝時也拍了一部分《水門橋》的素材,後面又補拍了一些。那么大場面同樣很多的《志愿軍》,2億多的成本肯定只是這一部的,三部曲的投資單獨分开,那么就算三部加起來6億的制作成本,《志愿軍》也要比《長津湖》省錢很多。只不過第一部如果只是達到收支平衡,沒能大幅盈利,那么後兩部的收入就會更加不樂觀,畢竟後面續集的受衆群主要來自第一部的觀衆,相信各大出品方和導演陳凱歌壓力都很大。

電影是“一分錢一分貨”,從觀衆的觀感來說,省錢並不是好事兒,畢竟《志愿軍》有點像迷你、縮水版的《長津湖》,陳凱歌擅長的文戲和人物塑造方面沒有問題,電影可圈可點,但大場面的呈現上確實差點意思。

回想一下《長津湖》,裏面從开始的火車遇襲,到後面的亂石灘掃射、坦克大战等重頭戲,可以說是不計成本,將場面盡量鋪开,而且服化道等細節也盡善盡美。

但反觀《志愿軍》,拿得出手的战爭戲就松骨峰一處,而且在場景搭建、演員服裝,各種道具等方面,都差點意思,和《長津湖》沒法比。有《長津湖》珠玉在前,想讓觀衆爲縮水、迷你的電影再用同樣的票價看一遍會有多少人愿意啊?因此《志愿軍》的票房才沒能上去,目前只有《長津湖》的十分之一。

有消息稱《志愿軍》第二部會在春節檔上映,你還會去看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