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晚間,電視劇《夢中的那片海》在央八首播,並且在騰訊視頻4集上线。基於目前的4集內容來論,這部電視劇應該可以讓青年觀衆們上癮。對於老編我這樣的中老年觀衆而言,則覺得《夢中的那片海》寡淡了一些。劇作當中,肖战、李沁等多位青年演員的表演,也都是過關的。
先從青年觀衆的角度講一下。北京四九城青年,在既定的年代當中約架,本身就是有趣的。涉及到青年荷爾蒙的內容,都是讓青年觀衆們上癮的。類似的例子,還有孔二狗寫的《黑道風雲20年》等等。這種血熱模式,肯定可以讓一部電視劇熱播。
老編年輕的時候,也看這類影視劇和小說作品,而且還看了不少,就等着兩撥人約架呢,是越看越上癮的模式。談戀愛和打架,都是提升青年荷爾蒙的東西。這些元素放在電視劇當中,容易讓青年觀衆們覺得刺激有趣。
而約架、搞對象之後,肯定是這批青年面對生活本身,然後和生活進行搏鬥,有的被打趴下了,有的則站直了不趴下。無論哪一種,劇作的最終,肯定是大家多少年後,一起感慨生活。這個影視劇的路數,對於青年觀衆而言,肯定是受用的。對於我這種中老年觀衆而言,其實就真的只是路數了——因爲這個路數上的電視劇,我們看的實在太多了。
《夢中的那片海》的开局,想要學王朔筆下的那些頑主、混混的風格。其實,只要一想學別人,也就落於人後了。這部電視劇的第一署名編劇是徐兵老師。徐老的水平,有目共睹。但是,我感覺,這部電視劇徐兵老師可能就是一個掛名,真正的工作,都是第二署名編劇做的。
咱們很多青年編劇,對於前輩們的作品,其實就是照着葫蘆畫瓢。《夢中的那片海》屬於典型的畫瓢方式。徐兵老師應該不是重要的創作執筆,而是修改執筆。這部電視劇作品當中學王朔的地方很多,但這些地方,都是稚嫩的。王朔心裏邊是真頑主,《夢中的那片海》的最初創作執筆編劇,其實就是東施效顰人家王朔。
一個創作者心裏邊有沒有玩意兒,其實三言兩語就能看出來。王朔當年,是真有玩意兒。王小波,那更是牛得很。後邊的都梁,其實就差點意思了。到了馮唐,就已經又臭又長了。這些人,都善於寫這種北京地域下的青年荷爾蒙內容。王朔和王小波最好,因爲倆人肚子裏邊真有東西,勁兒能拿出來。《夢中的那片海》的勁兒,就差不少。
我舉個例子。《夢中的那片海》开局,是肖战角色和李沁角色,分別悄悄潛入禁書所在的圖書館,積極閱讀。這其實還是好孩子的設定。我相信,這幾場戲,不是徐兵老師寫的,而是第二署名編劇那位青年寫的。肚子裏邊真有玩意兒的,就不屑於寫潛入圖書館讀書這件事兒了。
爲什么不屑於呢?因爲創作者肚子裏邊有玩意兒,自己筆下的角色肚子裏邊就有玩意兒,而這些玩意兒,是不需要“物化”出來的,只需要在日常言語當中就自然而然地攜帶了。這種光芒,會在最平常的地方突然綻放出來,而不是非得去圖書館,證明一下子。《夢中的那片海》男女主角一去圖書館,反倒是俗了。
無論是王朔,還是王小波,他們筆下的角色,都是和時代存在一種有效的對抗關系的。這種對抗關系,不僅僅是簡單概念上的約架。關於這一點,簡直可以做碩士生、博士生的論文,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清楚的。我這裏就不掉書袋了。反觀《夢中的那片海》,我看出來的,都是編劇帶來的淺顯表面的對抗關系,缺乏真正的對抗。
其實,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影視劇作品。王朔、王小波等等,是屬於90年代的。時至今日,咱們即便是模仿王朔、王小波,也只能是東施效顰,摸不到精髓了。咱們這個時代,應該有咱們這個時代自己的風格才是。
劇本層面上,這部電視劇讓我覺得差不少的味道。演員層面上,則基本滿意。李沁的表演,和《人生之路》當中相似,粗狂的生活氣息,比較適合一些現代題材的角色。肖战的表演,和以往的影視劇作品相比,水平提升了不少。這位青年的表演,不面了,有棱有角了。
其實,讓肖战去呈現當年四九城青年的樣子,對他來講,是不容易的。他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感受就注定不會深刻。所以,《夢中的那片海》能夠有現在的表演狀態,就可以點贊。(文/馬慶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