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口碑第一,排片卻在下降,觀衆:別讓中國電影再留下遺憾了

今年中秋國慶檔11部大片廝殺,形勢日漸明朗。

隨着熱度超高的愛情片《前任4:英年早婚》塵埃落定,懸念落到了張藝謀、陳凱歌兩位內地大導演的正面PK最終勝負上。

張藝謀的犯罪片《堅如磐石》率先跨過票房5億大關,目前排片佔比和上座率都有優勢;

陳凱歌的抗美援朝大片《志愿軍:雄兵出擊》(以下簡稱《志愿軍》)則票房剛剛超過3億元,排片佔比二成,略低於前者,但上座率每天都在漲。

因此最終鹿死誰手,現在還真不好說。

勝負的關鍵,則落到《志愿軍》本身的質量上。

相信很多人會問,陳凱歌已經拍了《長津湖》,爲什么還要拍這部《志愿軍》,而且還一口氣整出三部曲?

展开全文

說實話,皮哥也有這個疑問。

因此首映當天,我就迫不及待帶着疑問先睹爲快。

電影的質量到底如何?

包括故事和人物,有哪些亮點,又有哪些缺點和遺憾?

跟《長津湖》比較誰更勝一籌?

三個問題,咱們一個一個揭开。

一、

“執念”、“舉賢不避親”還是“舔犢之情”

在拍了《長津湖》系列之後,陳凱歌爲什么還要拍攝《志愿軍》三部曲?

單從市場角度來說,風險是擺在台面上的。

而且這次還少了吳京打頭陣。

我們借用影視圈另一位導演的故事來類比,大家就明白了。

誰呢?《西遊記》的導演,楊潔。

86版《西遊記》播出14年之後,楊潔又拍了16集的《西遊記續集》。

對我們來說,那續集相比原作就是狗尾續貂。

那她爲什么還要這么做?

回顧86版《西遊記》拍攝時,由於資金短缺,楊潔不得不忍痛舍棄其中幾集的劇本,所以只拍了25集。

其後的十幾年間,她一直心念念想把那些沒拍的補回來。

所以對楊潔本人而言,這事拖再久她也要做,因爲這是她的一種執念。

《志愿軍》三部曲對於陳凱歌來說,也是一種執念。

在《長津湖》系列殺青之後,陳凱歌有感於抗美援朝的全過程,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極多,還有很多值得用電影還原的故事。

同時,他得知了另外一件事,蘭曉龍在創作了《長津湖》原小說《冬與獅》之後,又把積累資料時攢下來的那些史料匯集起來,創作了另一部小說《战與祀》。

因此陳凱歌就打定主意,要再拍攝一部“全景式展示抗美援朝近三年战爭”的三部曲電影。

這是陳凱歌導演從影以來,拍攝的時間花費最長的一次。

從2020年8月份正式籌備,近兩年的演員選拔、培訓,完善劇本,到2022年7月份开機,整個拍攝過程長達399天之久。

“把一年中的四季都拍到了”。

他還說了這樣的話:

“我有一個感覺,中國人民志愿軍得經歷多殘酷的战鬥,才會擁有這樣的力量?

英烈中的大多數,在離开這個世界的時候應該都很年輕,他們爲什么能夠如此的奮不顧身?

他們經歷了怎樣慘烈的战火硝煙?我們爲什么要深刻銘記這段悲壯的往事?

正是爲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才拍攝了這部電影。”

除了這些“大義凜然”的理由之外,一些網友覺得陳凱歌還有一點私心。

《長津湖》系列的主演裏,有一位易烊千璽。

對比看《志愿軍》系列裏,也有一位新生代演員,名叫陳飛宇。

陳飛宇在片中飾演志愿軍第38軍112師335團1營3連副連長孫醒,佔着不少戲份。

所以是“舉賢不避親”,還是“舔犢之情”,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二、

“戴如義、孫醒、楊少成”,三個战士,誰活到了最後

《長津湖》和《志愿軍》雖同爲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但兩者的故事構架截然不同。

《長津湖》單講抗美援朝歷史中的長津湖战役。

雖然开頭有領導層人物的出現,鋪設了出兵背景,但主线故事還是圍繞伍千裏、伍萬裏兩兄弟所在的志愿軍第9兵團7連展开。

《志愿軍》則是全景式展現抗美援朝從前期准備,到第二次战役中西线战場上,志愿軍第38軍112師335團1營3連激战松骨峰的這段歷史。

其中出場人物多達近百人,重現多個歷史事件,體量大、线索復雜,皆用抗美援朝這條“麻繩”,把這些故事牢牢拴在一起。

而陳凱歌就是操控麻繩的人。

开頭的十幾分鐘,當看到衆多角色像走馬燈一樣出現時,皮哥還擔心他會忙於堆砌事件,把電影拍成又一部《太行山上》。

但看過全片,皮哥終對陳凱歌的執導战爭片的能力刮目相看。

電影從毛主席訪蘇回國說起。

當他剛剛到達北京中南海,就接到朝鮮战場風起雲湧,美國已經出兵參战的消息。

战火逼近鴨綠江,形勢迫在眉睫。

新中國沒有制空權,而蘇聯方面的回應是:战機准備需要3個月,是否出兵你們看着辦。

战,還是不战?

電影安排了一個人物來提出問題,武器專家吳本正(朱亞文飾演)。

他詳細分析了此時的中美差距:

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4元,美國卻高達1600元;

美國有航母和战機,佔據制空權,而我們只希望多一些蘇式坦克。

敵我軍備差距懸殊,拿什么打?

用吳本正的話說:一旦武打,很難想象能有勝算。

但中央的回應殘酷而堅決:只有打贏,這個剛剛建立起來的國家才能活下去。

片中有兩個鏡頭,令皮哥十分感慨。

一是1950年10月1日國慶節時,毛主席站在天安門上,興高採烈地說:“我們的國家一歲了!”

聯想到战事嚴峻,國際形勢正風雨飄搖,不禁感嘆當年先烈們的不易。

另一個鏡頭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總司令彭德懷身先士卒,坐一輛“嘎斯69”轎車,冒着槍林彈雨率先跨過鴨綠江。

當看到彭德懷乘坐的轎車從橋上駛過,橋下是熊熊燃燒的烈火,把鴨綠江面燒成一片火海,一種“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悲壯感就油然而生。

正是彭德懷的戲份,將電影的視角,從中央決策層帶到朝鮮战場上,使兩組人物串聯成一個整體。

朝鮮战場上兩次战役的战爭場面,從兩水洞遭遇战,到奔襲三所裏,再到激战松骨峰,每場战役都打得驚心動魄。

1950年10月25日第一次战役打響,志愿軍在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橫渡鴨綠江,給予聯合國軍以突然性打擊,將其從鴨綠江邊一路驅逐到清川江以南。

爲了讓觀衆直觀地理解战場上瞬息萬變的形勢,電影不斷用沙盤和地圖,來展現敵我雙方行軍的路线和形勢變化。

宏觀上,以廣角鏡頭呈現兩軍交战的恢宏場面;

而電影的細膩之處,則在於着力描寫每個代表性人物的犧牲過程。

比如在兩水洞战役中,志愿軍第40軍118師報務排與一支裝備重機槍坦克的僞軍突然遭遇,而此時118師師長鄧岳正在營地裏指揮前线战鬥。

就在鄧岳招架不住之時,全排通信兵战士及時站了出來,爲掩護師部撤離與敵軍硬幹。

战損記錄員楊三弟是剛入伍的“新兵蛋子”,他本應拿巴祖卡轟掉敵軍坦克上的機槍火力點,卻因不懂解开解开保險而延誤了战機,導致衆战友在他面前一個個倒下。

排長張大海重傷之下,仍奮力扛上巴祖卡與敵軍坦克對轟,終與其同歸於盡。

報務排全排战士,最後只剩下受到战友照顧的楊三弟一人,而他從此也將背負着導致战友犧牲的愧疚活着,令人不禁傷痛。

第二次战役的重頭戲,則落在“奔襲三所裏”“激战松骨峰”兩場曾經震驚中外的重大战役上。

三所裏是連接價川和平壤南北道路的必經之路,與113師所在地德川城的距離近80公裏,聯合國軍騎兵1師1部正趕往那裏,預計會在1950年11月28日經過。

113師師長江潮當機立斷,一面切斷與指揮部聯系,保持“全程靜默”;

一面帶着隊伍在14小時內長途奔襲72.5公裏,最終在28日早上搶佔了三所裏陣地。

他們僅比騎兵1師早到了5分鐘,而正是這5分鐘搶佔了先機,堵上了敵軍逃生的大門,創造了世界战爭史上的奇跡。

“激战松骨峰”則是電影最後的高潮戲。

战前志愿軍第38軍112師335團1營3連的連長戴如義(魏晨飾演)、副連長孫醒(陳飛宇飾演)和指導員楊少成(尹昉飾演)三人深知形勢嚴峻,相約只要有一個人能活下去,就要負責把3連帶出松骨峰。

這三位战士情同手足,雖然年輕但作战經驗豐富,3連在他們的指揮下,曾經立下無數大小战功。

電影花費不少筆墨在對三人的刻畫上,使他們既驍勇善战又活潑好動的大男孩形象,呈現得立體鮮明,令人印象深刻。

3連的兵力有150多人,而他們面對的,是裝備精良的聯合國軍第9軍第2師。

美國佬的進攻手段十分簡單:先用大炮轟,再派出步兵強攻。

而3連衆將士倚靠地形之利,憑借頑強的意志力,硬是死守峰頂十幾個小時,打退了敵軍連續5波進攻,而己方最終只剩下7人。

在拍攝時,陳凱歌採用高空拍攝的手法,以運動鏡頭集中展現大雪紛飛之下,志愿軍战士前赴後繼與敵軍拼殺的場景。

剪輯時,他又用蒙太奇拼接的手法,將中國代表團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的首次亮相,特派代表伍修權(張頌文飾演)在現場舉手發言的場景剪到一起。

战場與會場兩個不同時空和場景的切換,以松骨峰上3連战士的頑強抵抗爲底氣,以伍修權在會場上振聾發聵的發言爲依據。

電影至此借伍修權之口拋出主題,向世人宣布:“中國人民已經站起來了!”

相信觀衆們看到這裏,都會受到電影的鼓舞,心中亦難以抑制洶湧澎湃的激動之情,而這正是陳凱歌想要還原這段歷史的原因。

三、

3大“缺陷”,2個“遺憾”

綜上所述,皮哥覺得《志愿軍》能將抗美援朝歷史中前期的故事,在141分鐘的時長內展現出來,這種以全景式敘述歷史故事的方式,在內地電影中並不多見,比起單擰一個战役歷史來講的《長津湖》,難度要大很多。

而陳凱歌憑借深厚的導演經驗,能夠在如此擴大而復雜的故事线中抓住重點,提煉出帶着鮮明個性的人物,把那些英雄故事拍出來。

不僅沒有拍成流水账,還能看到故事編排上的舉重若輕,以及战爭大場面呈現時的幽默和自信,皮哥覺得確實是超出預期了。

如果說硬要從中找出缺點,皮哥覺得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電影“塞”進去的東西實在太多,導演又不想浪費過多的時間。

這導致電影的節奏極快,出場的多數人物講話時語速都比平常快,就像要趕着上廁所,令不熟悉那段歷史的觀衆應接不暇。

二是战爭場景的呈現並非陳凱歌所長,幾場战爭戲的編排都有些亂。

現場地形如何利用,交战雙方如何你來我往,這些都交代得不夠清楚,都不如《長津湖》中林超賢打造战爭戲的水平那么高。

三是在這部群像戲中,陳飛宇的個人發揮問題。

他飾演的3連副連長孫醒其實是整部電影中唯一虛構的角色,且帶着主角光環。

編劇讓他活到了最後,象徵着3連不屈精神的延續和傳承。

但陳飛宇的演技仍然欠缺打磨。

在《點燃我,溫暖你》那種偶像劇中短板並不明顯,因爲那類劇也不需要多少演技。

但在這部電影中,與魏晨、尹昉兩人的表演放在一起對比,演技上的生疏和表情上的不自然就暴露得很明顯,也影響了觀衆對整體的觀感。

除了這些電影本身的缺點之外,還有一些場外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電影的票房走勢。

比如“小醜海報”事件。

片方想用這一片中形象表達中國人所受的屈辱,但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同類電影引發的審美疲勞,也難以忽視。

《金剛川》,《長津湖》系列,《狙擊手》,在近幾年扎堆式上映。

雖然《志愿軍》的着眼和敘述視角更宏大,但這種“全景式”“史詩感”能否吸引更多的觀衆走進影院,確實得打一個問號。

四、

我們還有時間

拿《志愿軍》與《長津湖》比較,因受到劇本的限制,前者在塑造人物和打造战爭場面這兩方面沒有後者那么優秀。

但《志愿軍》的優點在於展現抗美援朝战爭的宏觀與寫實。

片中大部分人物都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這讓電影帶着更多的真實感。

但出場的人物多、內容密集、節奏快,這些特點也使觀影門檻大大提高。

對歷史不了解,或者興趣不大的觀衆,在觀看電影時,想要讀懂電影,就難免會遇到阻力。

但電影在豆瓣上开分7.1,是國慶檔電影最高,也可見多數觀衆還是給予足夠的肯定。

所以,作爲導演的陳凱歌,也不必着急,好戲才剛剛开始,我們還有時間。

相信隨着好口碑的加持,《志愿軍》也會和《封神》一樣,實現票房的逆襲,最終拿下一個好的成績。

也希望接下來的兩部續集,能讓我們看到更加宏大的場面,追溯那段塵封的歷史。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