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在中醫領域是一味具有獨特藥用價值的果實。
柿子味甘、澀,性寒。其甘味能補能和能緩,有滋補之效;澀味則能收能澀。從歸經來看,柿子歸肺、脾、胃、大腸經。在肺經方面,對於肺燥咳嗽有着一定的緩解作用。當氣候幹燥或人體自身陰液不足,肺部失於濡潤而出現幹咳無痰,或痰少而黏等情況時,柿子的甘寒之性可以滋潤肺燥,減輕咳嗽症狀,起到潤肺止咳之功。
在脾胃經上,柿子雖有滋養脾胃之能,但因其性寒,對於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然而,對於胃熱所致的口臭、口幹、牙齦腫痛等情況,適量食用柿子可清熱降火,清瀉胃熱。它可以緩解胃部的燥熱之邪,調節脾胃的陰陽平衡,不過食用過量可能會傷胃陽,所以食用時需把握好量。
在大腸經上,柿子的澀性有助於止瀉痢。當大腸傳導失常,出現泄瀉、痢疾等情況時,柿子的收澀之性可幫助減少腸道的過度蠕動,起到一定的固澀作用。但如果是溼熱痢疾等實證,單用柿子可能並不適宜,需與其他清熱利溼、解毒之藥配伍。
從食療角度,柿子可生食,也可制成柿餅。柿餅上的白霜是柿霜,其味甘,性涼,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對於肺熱燥咳、咽幹喉痛等效果尤佳。柿子還可與其他食材搭配,如和蜂蜜同食,能增強潤肺止咳之力;但要注意不能與螃蟹等寒性食物大量同食,否則寒上加寒,易損傷脾胃陽氣,引起腹痛、腹瀉等不適。中醫對柿子的認識體現了其在維護人體健康方面的多樣性,合理利用則能發揮其藥用價值。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