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美中貿易戰之後,許多台商都將生產基地從離開中國轉至東南亞、墨西哥,但面對川普2.0時代,恐又要面臨第2次供應鏈移轉,中經院提醒,台商過去國際化程度較少,隨著新時代來臨布局廣度必須要再提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年受到川普、拜登政策影響,許多台商都將供應鏈從中國轉至東南亞、墨西哥。中經院連賢明表示,後續是否可能再出現第2次供應鏈移轉,將會受到川普政府的美國貿易政策牽動。
中經院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報告時提到,隨著川普上任重新檢視各國的貿易政策時,到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度的台商都要再注意,尤其台商近幾年都積極到泰國、越南布局,但是隨著中資也開始進場,若是造成混淆,美國可能出招也會傷及到台商。
她舉例,川普在第一任有針對越南因為美越貿易逆差過大,針對越南展開「301條款」調查,後來結果在川普卸任前出爐,認定確實存在「不公平貿易行為」,但拜登政府後來考慮到初犯就沒有課徵301關稅,川普重新回歸後,勢必會再針對越南。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也認為,川普只相信回流,不相信近岸、墨西哥及東南亞,目前已經放話要對墨西哥加課關稅、東南亞還沒講,但也認為川普雖然喊出無差別關稅,但實際落實可能還是會有打折空間。
徐遵慈也強調,目前為止台商到東南亞投資所面臨最大問題是缺工、缺電,「關稅是更次要的地方」,而有些廠商為了避免勞動人權議題,或是誤用新疆棉花,選擇到南亞孟加拉設廠,預估台商布局必須要更加全球化。
然而,連賢明提醒,台灣過去生產基地都集中在中國,並沒有相當國際化,是一直8年前才慢慢國際化,擴及到東南亞、美國及歐洲,事實上這段期間也不能說一帆風順,台商在面對法令、文化及勞工議題上繳了很多「學費」。
川普2.0最重要主軸就是刺激製造業回流,但是按照台商所習慣的生產模式,比較不適用先進國家,「高階、工人少」的模式,也比較不熟悉如何使用全世界的人才,這些領域台灣都沒有那麼熟悉,認為這段國際化過程,仍舊必須花一段時間。
關鍵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台商恐面臨「第2次供應鏈移轉」 中經院:台商布局要更廣
地址:https://www.navisoho.com/article/7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