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樟樹市,西臨贛江,東靠閣皁山,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爲樟樹市釀酒業的發展提供優越條件,該地釀酒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殷商時代,這一點在築衛城遺址、吳城遺址中發掘的精美酒器得到印證。四特酒便發源與此。
回溯歷史,商滅夏後,被夏王朝欺壓多年的吳人部落想舉辦一場盛大的祭祖儀式,吳王下達命令要釀造出上等美酒,尋訪先祖遺跡找到“釀酒圖譜”,釀酒師傅根據“釀酒圖譜”的方法,選用樟樹閣皁山的九龍泉水和當地的優質稻米,經過九九八十一天釀出了甘醇的美酒。
祭祀儀式上,吳王攜部落子民殺四頭健壯的公牛,以美酒祭祀先祖神靈。釀酒官問吳王這個酒取什么名字,吳王回答,“此酒和四特同等珍貴,就叫‘四特’吧!”古時候,健壯的公牛稱爲“特”,四特酒因此得名。
時至今日,樟樹市還流傳着“一樽酒價值四頭牛”的民間傳說。經歷歷朝歷代,樟樹市釀酒業不斷發展,南宋詩人陸遊曾寫道“名酒來清江,嫩色如新鵝”,樟樹市原名清江縣;明朝時期,世界第一部農業和手工綜合著作《天工开物》詳細記錄了“四特土燒”的工藝。
四特酒在清朝得到飛躍性發展。當時的樟樹釀酒業十分興盛,釀酒作坊達到數十家,其中有個叫“婁源隆”的酒坊,憑借對釀酒技藝的不斷改進,生意越來越好,在整個樟樹首屈一指。
然而,這個時候四特酒並不是酒的品牌名字,而是樟樹大多數酒坊對白酒的統一叫法,各家酒坊四特酒的風格相差不大,難免也會出現以次充好的情況,市場上還出現了冒充“婁源隆”商號出售的四特酒。
面對這種情況,“婁源隆”在酒壇上貼上四個“特”字,表明是正宗的“四特酒”, 同時也是酒質特別好的意思。從此,“婁源隆”的四特酒越賣越好,還在外地开了分店。
後來經歷战火硝煙,“婁源隆”的銷量受到很大影響,但四特酒的釀造工藝保存了下來。1952年,爲挖掘和恢復傳統名產四特酒,樟樹市國營煙酒專賣公司成立,對“婁源隆”實行贖买政策,籌建了樟樹酒廠,1983年更名爲江西樟樹四特酒廠,2005年改制爲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
現在四特酒的“特”,更多的和其香型息息相關。1988年,由全國著名白酒專家周恆剛、沈怡芳等組成的專家組在考察四特酒的生產工藝後,總結“四特”之“特”在於“整粒大米爲原料,大曲面麩加酒糟,紅褚條石壘酒窖,三型具備猶不靠”(三型指醬、濃、清型),並確認四特酒香型屬於“特香型”。
從最初的“健壯的公牛”,到寓意酒質特別好,再到現在代表“特香型”,四特酒的“特”字不斷演變和進化的過程,也是四特酒發展壯大的過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