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式早餐正悄然興起,太空早餐你喫過嗎?

我們國人有句老話,叫早上喫好,中午喫飽,晚上喫少,可見早餐在一日三餐中的重要性。

早餐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人類發明了農業,學會了用簡陋的工具开墾、播種。

在農業迅速發展的情況下,人類也掌握了醃制肉幹、保存鮮蔬等簡單的廚藝。以此爲享受美味的早餐,打下夯實的基礎。

早餐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時期都有各自獨特的早餐文化。

在西方,早餐通常是些簡單的食物,如面包、麥片、蛋和水果等。在中世紀的歐洲,早餐通常是由土豆、洋蔥、肉和蔬菜等食物組成。

展开全文

在中國,早餐歷史同樣悠久。

古漢語中早餐被稱爲“朝食”,早在春秋战國時期,人們就已經开始有了食用早餐的習慣。

在唐代已形成早餐文化,菜品更加的豐盛。除了面食、粥、餅、點心外,還有包子、餛飩、油餅、豆漿,都是極受歡迎的美味。

《唐語林》中記載:“面油餅,面食,味香,久食不厭。”

到了宋代,早餐的品種更加豐富。

南宋吳自牧著的《夢粱錄》中記載,“御街鋪店,聞鐘(四更鐘聲)而起,賣早市點心,如煎白腸、羊鵝事件、糕、粥、血髒羹、羊血粉羹之類”。“有賣燒餅、蒸餅、餈糕、雪糕等點心者,以趕早市,直至飯前方罷”。

到了21世紀,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早餐的種類也在發生着變化。

除了經典的豆漿、油條、大包子,還有極具地方特色的美味,胡辣湯、煎餅果子、糯米飯等。

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我們也开始食用麥片、面包、牛奶等。

但享受這些美味都是需要時間的。

例如廣東的早茶,都說心急喫不了熱豆腐,在廣東心急喫不了好早茶。

先到茶樓落座,點上一壺好茶,再配些廣式茶點。

腸粉、叉燒包、水晶蝦餃、蘿卜糕、鳳爪等,廣式茶點精致可口,制作時間偏長,沒個半個小時空余,就莫要進廣式茶樓。

如今生活節奏快,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想抽出半個小時的時間去品味美味的早食實在是難。

尤其是穿梭在高樓林立的寫字樓間的打工人,坐下來靜靜享受美味對他們來講已然成爲了一種奢侈。

於是越來越多的打工人在選擇早餐時偏向快捷、簡單、美味,至於營養豐盛,早就被他們拋之腦後。

那難道就沒有幾點皆得的早食供大家選擇嗎?

還真有!

目前一種新式早餐已經悄然興起,正在年輕人中悄悄流行,它的名字叫——太空早餐。

說起太空早餐,很多人都沒聽過。

何爲太空早餐,太空早餐又是什么?

太空早餐顧名思義便是爲翱翔在太空的航天員專門設計的功能食品,經特殊工藝加工而成,具備吸收快,能量持久,消除疲勞,安全可靠及攜帶方便等優點。

航天員大家都知道,具備極高的身體素質。

而想要擁有航天員一般的強健體魄,除了每日嚴苛、魔鬼的訓練,食物也要千挑萬選,以此保障航天員每日能量所需,讓他們的肌體達到最佳的狀態。

在航天員進入太空後,航天員每日所喫的食物則更加地嚴謹。

首先營養豐富,快速緩解飢餓是必需的,其次迅速補充能量和豐富的口感也必不可少。

下圖便是航天員食品技術衛生要求標准和國家食品行業標准、軍用食品通用規範(壓縮餅幹標准)各項指標的對比。

在大家的印象裏,軍用餅幹的標准應該非常高,其實航天員標准才是最高的。

從能量上,軍用食品的能量只需達到1800kj/100g,而航天員食品最低需要達到2125kj/100g。

膳食纖維國標和軍用食品都無指標要求,航天員食品則要求達到0.8~0.6g/100g。

膳食纖維可是個好東西,大衆對膳食纖維的普遍認知是有助於便祕,是長期便祕人群的天然至寶。

其實除此之外,膳食纖維也是人類健康減肥、降脂的天然食品。

還有容易誘發肥胖,形成血栓的反式脂肪酸,國標和軍用食品對此都無特別的要求,但航天員食品則明確規定必須少於0.3%。

而太空早餐,則是直接做到了0反式脂肪酸。

鉛等污染物以及真菌毒素,航天員食品也同樣有着明顯的要求。而軍用食品和我們大衆平時喫到的、採用國家標准生產的食物,都無指標要求。

其次便是防腐劑。

大家知道我國航天員在空間站最長待過多久嗎?

90天.

2021年,我國航天員刷新中國航天記錄。自6月17日升空之日算起,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已在空間站在軌工作90天。

要待如此長的時間,航天員帶入太空的食品肯定要適量添加些防腐劑吧。

不!航天員食品是不允許添加任何防腐劑的。

通過上面的分析大家應該知道了,航天員食品究竟採用了多高、多嚴苛的標准。

不僅嚴格高於我們平常喫的按照國家標准生產的食物,也嚴格高於軍用食品。

而太空早餐就是完全按照航天員食品標准生產的,不僅能滿足當代年輕人希望早餐快捷方便、美味的特點,同時也能保障年輕人的營養均衡,增強機體耐力,快速消解疲勞,保障年輕人一上午的精力充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