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微光/在地的故事需要一直講

我是土生土長的台北萬華人,10年前開始跟一群年輕人做文史工作。我常跟這些年輕人分享很多以前的事,畢竟我在這裡住了40幾年,生活經驗和記憶比較多一點,他們覺得這個大哥哥很有趣,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就開玩笑叫我「耆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我小時候對歷史沒興趣,大學念土木工程,根本沒想過會走上這一條路。會迷上文史的機緣,是我在澎湖馬公當兵的時候。

馬公有一個清朝時期蓋的火砲臺,叫「天南鎖鑰」,我們單位就住在砲臺坑道裡,冬暖夏涼。我是義務役士官,接了一個職務叫參四文書,整個營區大大小小的事都跟我有關,所以拿到關於這個砲臺的資料,讀了之後開始對古蹟產生興趣。

後來回到萬華,就研究這裡的古蹟,自己找資料、找答案。以前我們念書念的都是中國歷史,台灣歷史知道很少,但我研究之後,發現台灣也有很棒的歷史,有很多故事可以傳下去。

有人擔心我做文史工作會不會沒錢?其實我一直都有本業。退伍後,我當了好幾年的業務,賣過汽車和眼鏡鏡框,後來轉行進果菜市場工作,每天清晨3、4點就到市場批發蔬果,早上8點多下班,洗個澡、補個眠,中午起牀喫飯,下午就拿著相機到處走、做紀錄,參加宮廟活動。所以,大家才會覺得我的工作很神祕,好像每天都沒事做。

10年前太陽花運動結束後,很多年輕人散到各地去,深入角落蹲點、做社區營造,就在那時候我跟一群年輕人接觸,一起尋找萬華街區的故事和歷史。我們還組成一個團隊,叫「好管家街區振興協會」,和居民互動、融入街區。

以前我不敢自稱文史工作者,因為很多事情只是聽說,了解不多,後來跟這些夥伴一起探索、學習,會去探究故事的源頭,找更多文獻,或訪問更多人。整理出越來越多的在地故事,不只是要跟年輕人一起成長,其實,也是在分享給老一輩的人。

我做田調,發現一個滿有趣的斷層現象,現在6、70歲的長輩,有時候知道的比我還少。那一代的人有個特色,因為時代背景的關係,對政治敏感,有很多禁忌,他們的父母都會教他們少問少說;而且萬華是一個移民地區,他們年輕的時候從中南部搬來台北打拚,對這裡沒有那麼多記憶和感情。所以,我們就透過講故事的方式,讓他們更了解萬華。

萬華分3個區域,北邊的西門町以前是郊區,中間艋舺是商業區,發展比較多,南萬華舊稱加蚋仔,是農村地區,我自己是加蚋仔人,這3個區域各有不同故事。不過很可惜,很多重要故事和歷史事件以前沒有被好好記錄下來,往往只有傳說,缺乏正式文獻紀錄,後人沒辦法還原當時樣貌。

文史工作者的無奈之處,除了很多歷史的破碎補不起來,還有看到老屋或什麼珍貴的東西被拆掉、都更了,心情就會大受影響。剛開始我也很不能接受啊,但是看多了就覺得,得失心不用那麼重,要嘛你把它買下來,不然政府就強制接管,怎麼做都會有人不開心,畢竟那是人家家族留下來的遺產,你意見再多,也不是你家。

城市本來就是一直在往前走的,人也是一直往前走。現在的很多大樓,也是從以前的老房子都更來的,所以不用太在意。有些東西留不住就是留不住,能留的我們盡量留,不能留的,就看淡,不如把建築物的樣子、各個角度,還有故事,盡量記錄下來,多講給大家聽。

▲江仁才是萬華在地文史工作者,挖掘在地故事。(圖/江仁才提供)
艋舺謝宅是一個神祕的地方,艋舺人都知道這裡,但是很少人進去過,我曾有機緣進去參觀。

古早時期艋舺有很多船頭行,就是貿易公司,底下有很多船,專做海上貿易,謝宅是目前萬華唯一僅存的船頭行建築物,不過被指定為古蹟後,外面被鐵皮封起來,內部則缺乏維護,現在越來越破敗。

我們在街區做活動時,認識謝家的女兒,她帶我們入內參觀。進去之後,有如穿過時光隧道回到古代,讓我很衝擊。舉例來說,中庭有個小池塘,與淡水河連通,看池塘水位就知道潮汐變化,不用跑去河邊看。這麼重要的古蹟,卻缺乏修復機緣,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辦,一直卡著,滿無奈的。

我有機會去做一些紀錄,然後跟大家說故事,雖然看照片比不上現場的感受來得震撼,但故事就是要一直說,才不會消失。

▲從事文史工作的江仁才認為,在地故事要一直講,大家才會記得。(圖/江仁才提供)
艋舺有一個清水祖師廟,拜的是蓬萊老祖,又稱落鼻祖師,以前有一些祂落鼻示警的神蹟。同一尊神像,每個月會輪流供奉在艋舺、淡水兩邊的廟,這典故要追溯到清法戰爭,結果艋舺人和淡水人都認為這尊神像是自己的,日治時代還打過官司,後來日本人判決兩地輪流供奉,農曆每個月月底要送回對方那邊去,已經輪了1百多年。

我在網路上故意丟出這個議題,吵蓬萊老祖是誰的,艋舺人都挺我,淡水人就跑來吵架。雖然淡水那邊認為我是在引戰,但我丟出議題只是一個擾動的手段,目的是要讓大家討論,如果不繼續講的話,大家都已經忘記這件事,以後知道的人就更少。

萬華有很多新來的居民,近年有一些新舊之間的衝突。每年艋舺青山王祭遶境,新居民就會排斥,在網路上罵。我早期會有比較大的反應,現在則改用說故事的方式去應對,解釋為什麼會有青山王祭,還會跟他說,有些外地人還特地請假跑來萬華住3天,就是為了感受祭典氣氛,你一出門就有了,不妨來感受看看。就算對方沒興趣,但知道一下也不錯啦。

當你看到一張街道的老照片,可能因為生活過或路過,所以有一些記憶,但是如果你沒有反應,沒有討論,沒有把故事說出來,過了20、30年,知道的人更少,30、40年之後,後人看到一樣的照片,可能就沒有人知道那些故事了。

我總是抱著這樣的心情,有些故事現在不講,以後更不會有人講,不管你講對講錯,至少提出來讓大家一起重視、討論。有一天我們終將都會離開,但土地的故事會留下來。

(江仁才/47歲/台北人/萬華文史工作者)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