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酒和下酒菜一直是酒桌上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近年來卻有傳言稱,喝酒時不能喫花生米,這一說法讓許多酒友感到困惑。
那么,這種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呢?在本文中,我們將從醫學角度出發,探討喝酒時喫花生米的影響,並介紹其他幾種不適合作爲下酒菜的食物。
喝酒時爲啥不能碰花生米?
之所以會出現喝酒不能喫花生米的說法,這裏指的花生米大多是油炸花生。
花生米通過油炸烹飪後油脂含量極高,再加上花生本身就含有少量油脂,經常喫油炸花生米,容易升高體內的膽固醇水平,加重血管分離。
食物中的脂肪進入肝髒分解代謝,喝酒時喫花生米,兩者相搭配會加重對肝髒的損害,我們可以選擇喫水煮花生,既能保護胃黏膜,又能減輕酒精對肝髒的損傷程度。
不只是花生米,以下5種下酒菜也盡量在喝酒時避免。
醫生:喝酒盡量少喫這5種“下酒菜”
1.烤肉烤串
很多人會在喫燒烤的時候喝啤酒,這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搭配,其實食物經過烤制之後,其中含有的營養已經被破壞了,而且還可能會因爲高溫而變黑,形成致癌物。
酒精會對胃黏膜造成刺激,導致胃黏膜損傷燒烤當中含有的致癌物風險會成倍增長,致癌風險也會變高。
2.涼粉
夏天天氣炎熱,喝酒導致火氣旺盛,而涼粉冰冰涼涼,喫一點能降肝火,降心火,提到清熱祛暑的目的。雖然喫的過程很舒適很安逸。但涼粉制作過程中,爲了保證口感加入大量明礬。
明礬對腸胃功能極其不利,如果喝酒後喫涼粉會導致明礬在腸胃處停留時間過長,加重患者的病情。
3.醃制肉
醃制肉食中油脂、食鹽等成分含量偏高,也存在一些亞硝酸與色素等物質,在飲酒過程中食用醃制肉食,包含的一些成分與酒精相遇,會一定程度產生反應。
不只是會導致機體代謝功能受到傷害,同時降低血液循環效率,減緩血管中血流,消化系統粘膜出現損傷。長時間影響下,消化部位各髒器產生不良作用,造成健康負面效果,因此避免在喝酒時下酒菜中使用醃制肉食。
4.胡蘿卜
胡蘿卜可以用來烹飪或生喫。它們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但無法與酒在一起喫。胡蘿卜和酒精的結合會產生毒素積累,增加腸胃負擔。
它會影響肝髒的吸收和代謝。酒精進入人體後,會將自由基與胡蘿卜結合,降低細胞的操作能力,降低肝細胞的活力,直接威脅生命。因此,我們不建議飲用含有生胡蘿卜或胡蘿卜制成的蔬菜的水。
5.海鮮
雖然海鮮價格較貴,但是如今海鮮也已經成爲了一種比較常見的下酒菜。不過要注意的是喝酒之後,食用海鮮會導致體內尿酸含量升高,很容易誘發痛風,本身尿酸就高的人群一定要多注意。
喝酒4個禁忌,千萬不要犯,不懂的人喝酒傷身又難受
1.酒量是練出來的?
有的人在公共場合喝酒的時候,因爲酒量比較低,所以也會感覺到非常尷尬,因此人們認爲酒量是練出來的,只要平時多喝酒,酒量慢慢的就能夠提上來。
這種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對於酒精的承受度也有一定的差異,如果總是通過大量喝酒的方式來提高酒量,可能並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還會給身體造成很大的影響,勸你別犯傻。
2.喝酒後喫解酒的食物能減輕傷害?
不少人喝酒之後醉酒比較難受,於是會喫一些解酒的食物,如西紅柿、酸奶、水果等,並且覺得解酒就能夠減輕對身體的傷害。
其實這些想法是錯誤的,首先並沒有什么食物能夠很好的解酒,其次就是解酒只是緩解身體不適的症狀,但酒精對身體的傷害還是沒有減少的,是治標不治本的。
3.酒兌飲料很時尚?
紅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紅茶,啤酒加可樂……各種“混搭”組合數不勝數。由於兌了飲料的酒濃度較低,感覺像在喝飲料,所以很多人對它情有獨鐘。
但專家提醒,通常用來兌酒的碳酸飲料,在胃裏放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會迫使酒精很快進入小腸,而小腸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從而加大傷害。
兌着飲料喝酒,表面上看是稀釋了酒,結果卻容易讓人越喝越多。因爲喝的人一开始覺得像在喝飲料,就使勁喝,一旦察覺到有酒精作用時,就已經喝多了。
4.喝酒臉紅說明很能喝?
喝酒臉紅並不代表能喝,根本原因是因爲體內攜帶有突變的乙醛脫氫酶基因,導致人體無法有效降解乙醛。而乙醛在體內積累後能導致血管舒張,看起來就是臉紅筋漲,形成「喝酒上臉」的現象。
乙醛過量對身體傷害是很大的,嚴重的話會威脅到機體的心腦血管,所以喝酒容易臉紅的人還是盡量少喝酒爲好。
延伸閱讀:一天的飲酒量多少合適?
目前中國膳食指南推薦的飲酒量,成年男性一天飲用的酒精量不超過25g,相當於啤酒750ml、葡萄酒250ml、38度白酒75ml、50度白酒50ml。成年女性一天飲用的酒精量不超過15g,相當於啤酒450ml、葡萄酒150ml、38度白酒50ml、50度白酒30ml。
總結:喝酒時爲什么不能碰花生米?醫生們告訴我們,花生米中的油脂會與胃酸結合,刺激胃黏膜,容易引發胃痛等不適症狀。
此外,醫生們還建議我們盡量少喫一些所謂的“下酒菜”,控制飲食的總體攝入量,適量飲水,並注意適度飲酒,以保護身體健康。在享受喝酒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對身體的呵護,健康飲酒,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