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白色食材堪稱“祛溼黃金”,每天用它煮水喝,安神、消腫、防脫發!

本公衆號由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雲南中醫”進行關注。

食物進入機體後的消化吸收,離不开脾胃功能的正常運轉。所以,一個人身體好不好,得看脾胃功能是否正常。

生活中,養好脾胃的方法並不少,但要說起最“美味”的,還得數——茯苓!

“中藥八珍”數茯苓

茯苓,既是藥材又是食材,被視爲“中藥八珍”之一。由於功效衆多,又有“四時神藥”的美譽。

我國使用茯苓的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淮南子》就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記載。

據不完全統計,從古至今五十多萬個公开流傳的方子裏用得最多的一味藥就是它。

那么食用茯苓究竟有什么好處呢?

健脾开胃,助消化

茯苓雖然不屬於補益藥,但它有很好的健脾功效。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的人群,可以用茯苓和人參、白術、山藥來搭配服用,能健脾开胃,促消化。

▶利水祛溼,消水腫

茯苓藥性平和,不論寒熱虛實都可以使用,善於利水滲溼。

日常生活中,有些女性晨起出現眼皮腫,到了下午又會自然消腫;還有些女性,因爲一天的疲勞、壓力,勞累過度,晚上會出現腳腫;也有些住院久臥的病人,易出現雙腿水腫,按之凹陷。

這些問題,都可以用茯苓。要知道,茯苓能利水消腫早有記載,張仲景所著《傷寒論》中的利水名方——五苓散,主藥是澤瀉,臣藥就是茯苓

此外,有肥胖困擾的朋友,尤其是身上肥肉松松垮垮、喝水都胖的人群,每天堅持用茯苓(50~100克)煮水飲用,堅持一個月,也會有很好的減肥效果。

▶養心安神,治失眠

茯苓有很好的安神作用,它可以讓長時間煩躁的人靜下心來,改善睡眠。

《神農本草經》記載茯苓能治療“驚邪,恐悸”“久服安魂,養神”,就是指它清心安神的功效。心的神明就是神,神不安則睡眠不佳。茯苓可通過利水的方式把心火利掉,心安了,神定了,自然就睡好了。

張仲景治療失眠的千古名方酸棗仁湯中就包含茯苓這一味藥。

不過,用茯苓治療失眠,一定要买茯苓菌核中帶有松根的白色部分,一般我們稱之爲茯神。

▶化痰祛溼,治頭禿

展开全文

古人雲:“百病皆由痰作祟。”茯苓能利水滲溼,使溼得以化,則痰無所生。

用茯苓祛溼化痰最大的特點就是——安全,因爲茯苓不寒也不熱,幾乎沒有什么味道,煎煮出來的水像清水一樣。但是它卻有“天然的洗潔精”的效果,能夠把如油污一樣的溼邪洗掉,然後通過小便排出去。

尤其是脂溢性脫發的人群,頭油較多,就與溼邪泛濫有關。用茯苓則剛好對證!知名老中醫岳美中先生就曾用茯苓治好了很多例脂溢性脫發,於是這個驗方开始流傳。

當然,這個小方用起來也很簡單:茯苓爲末,每日3次,每次20克,白开水衝服,連用1~2個月即可見效。

茯苓怎么喫

1.山藥茯苓包子

山藥茯苓包子出自中醫古籍《儒門事親》,其功效爲健脾養胃,補腎澀精。對於腎虛不固,尿頻,遺精,遺尿等症有益。

材料:山藥粉100克,茯苓粉100克,面粉200克,白糖150克,熟芝麻、花生碎、橄欖油適量。

做法:將山藥粉、茯苓粉放在大碗中,加適量水,浸泡成糊。然後隔水蒸半小時,加入適量的面粉和橄欖油、熟芝麻、花生碎,制成餡。剩下的面粉加水揉成面團,發酵,分成小面團,包上之前做好的茯苓山藥餡,蒸熟即可。

2.茯苓糕

材料:面粉200、茯苓15發酵粉3泡打粉3白糖20各種幹果適量、清水200

做法:茯苓打成粉,和面粉、泡打粉、糖混合後過篩。發酵粉和清水混合後靜置10分鐘左右,倒入,攪拌成比較稠的面糊。將面糊放於溫暖處發酵至2倍大。取一個大點的容器,底部及四周抹油,將發酵好的面糊倒入,上面撒些幹果,蒸鍋裏水开了以後蒸25分鐘即可。

3.茯苓養胃湯

材料:茯苓20鮮淮山100芡實20蓮子20豬骨250

做法:豬骨洗淨焯水,芡實、蓮子溫水泡1小時。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煮沸,倒入上述材料,慢火煮1小時,調味即可。

茯苓怎么挑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茯苓僞品,下面教大家簡單辨識真假,以防上當受騙。

因爲茯苓看起來像一塊白色面粉團,所以很多僞品會使用澱粉摻假而成。

正品:表面一般比較細膩光滑,把茯苓放到嘴裏咀嚼,味道很淡,而且有粘牙感。

僞品:表面看起來有顆粒感,質地較疏松,用指甲劃一下,會有澱粉粒掉落,放到嘴裏咀嚼,會有甜甜的感覺,沒有粘牙感,很容易蟲蛀或者黴變。

特約審稿:區培英

羅平縣中醫醫院主任醫師,吳佩衡扶陽學術流派傳承人。2000年畢業於雲南中醫學院中醫學專業,獲學士學位。行醫20余年,治療婦科病“重在疏肝健脾補腎”;治療小兒病用藥偏於甘淡,重視心理因素在小兒疾病發生發展中的影響;成人疾病重視扶陽,善用附子、生半夏等藥;皮膚疾病遵循“外證必先受於內,然後發於外”的原則,重在整體調理,探索經方治療皮膚病。

擅長:接觸性皮炎、類風溼關節炎、頸腰椎病、骨關節炎、脾胃調養等。

掃碼咨詢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養生中國雲南中醫編校推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