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倒數 BBC:中國「想要的台灣」正在消失!

台灣2024總統大選即將在本週六舉行,選舉結果牽動兩岸關係與台海局勢,不只台灣人關心,許多外媒也高度關注台灣選情。英國《BBC》認為,中國想要的台灣正在消失,台灣已經成為一個民主國家,無論這次投票結果如何,台灣擁有選舉自由的這個事實,對中國共產黨想要統一台灣的願望就已經構成威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BBC》今(10)日報導台灣大選,新聞標題就是「中國想要的台灣正在消失」,報導提到台灣每次選舉,都會讓中國對台灣的身份認同感到更加不安,並以在台灣各地遭到廣泛撤除的蔣中正銅像為例,報導指出像蔣中正一樣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人已經越來越少,年輕的一代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但沒有必要宣布獨立,「他們希望與中國和平相處,他們想與中國做生意,但他們不想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BBC》指出,「你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這個問題的答案,隨著10幾年過去,如今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北京來說,這樣的變化令人震驚,而對於台灣的各政黨來說,這也造成微妙的化學反應,意識形態的堅持正被悄悄擱置。

《BBC》訪問了一位94歲的範姓退伍軍人,這位範先生於1947年自四川從軍,1949年隨著國民軍隊來台。範先生曾以為自己很快就能回家,但一直到1990年他才重新踏上中國尋親,那時他的家人早已去世。範先生的哥哥與母親都死於毛澤東時期推動大躍進帶來的大饑荒。

範先生透露,儘管在台灣生活了超過70年,但他從未停止認同自己是一位中國人。範先生說在他心中,台灣只是中華民國的一個省,是國家三十多個省份中最小的一個。範先生說自己從軍的夢想就是統一中國,讓國家強大且獨立。範先生是蔣中正的忠實追隨者,他認為台灣撤除其銅像的做法是錯誤的。

《BBC》指出,台灣曾經只是蔣中正舔舐傷口、追求光復中國的一個據點,如今蔣中正的銅像雖已不在,但屬於那個時代的印記仍然留下,像是台北市街頭「南京東路」、「長安西路」、「北平北路」這些以中國城市命名的路名,以及許多麵條和餃子為主的中國北方美食。

但蔣中正留下的印記還有另一面,那就是鎮壓台灣政治認同的「白色恐怖」。《BBC》報導將蔣中正追求個人崇拜的程度與毛澤東、史達林與金日成等人相提並論,稱成千上萬的人在蔣中正的執政下遭受酷刑、監禁和處決。

《BBC》訪問了一位86歲的陳姓政治犯,他於1969年因為參與台灣獨立運動被判刑10年。出生在日本統治時期的陳先生,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他承認與中國大陸相比,更喜歡日本的生活方式。「我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我是台灣人」陳先生這麼說。

對陳先生來說,台灣已經獨立了,而中國共產黨總有一天會垮台,屆時台灣就能沒有阻礙地融入國際社會,前途一片光明。陳先生不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會說中文或擁有相同的文化不等於就是「中國人」,陳先生舉例「那新加坡呢?」

由於北京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激怒了部分台灣的年輕人。《BBC》訪問了一位Lōa Ēng-hôa先生,他5年前才開始學台語,如今他拒絕再說中文,因為那是「殖民壓迫者的語言」。

回到這次台灣大選,《BBC》指出民進黨不再談論正式獨立的必要性,國民黨雖談論與北京對話,但也迴避了統一以及台灣是否為中國的一部分的議題。雙方都接受了台灣獨特的「現狀」,就是專家常說的「戰略模糊」,台灣能夠自由舉行選舉,但卻不被視為是一個國家。

《BBC》訪問了一群正在台北爬山的登山客,登山客們強調自己出國旅行時,會介紹自己來自台灣,且不希望人們誤會自己來自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表現出這種身份認同。一位21歲的國民黨支持者表示,我是台灣人,我不想要統一,但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和平,希望能夠維持現狀。

《BBC》認為,這對北京來說是一個問題,台灣正在決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給西藏、新疆、蒙古、香港等地的人們傳達出一個與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背道而馳的訊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