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認定貿易壁壘 盤點台廠石化、紡織、機械現況與因應

日前中國大陸商務部公布對台貿易壁壘調查最終調查結論,指出台灣截至2023年11月底共對中國2509項產品禁止進口,認為構成貿易壁壘,學者多認為一旦終止ECFA,台灣石化、紡織、機械將受害最深。其中石化產業中的聚碳酸酯(PC)中方早就控管,台廠做好準備將產品高值化來提升競爭力、紡織業近年也將生產地移到東南亞來因應,機械產業雖然相對影響小,但也擔憂未來調查範圍會擴大,到時候又被中方掐住脖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商務部在今年4月12日公告,就台灣地區制定並正在實施的禁止進口大陸產品的相關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包括農產品五礦化工以及紡織品,調查時間延長到明(2024)年1月12日總統大選前,時機點引發爭議,不過日前調查結果出爐,中方認定我方限制貿易涉及貿易壁壘。

ECFA早期收穫產品清單中,中國對台石化業降稅共計88項,若中止關稅優惠,相關產品稅率將由零上升為2%至10%。事實上,中國商務早就對產於台灣進口的聚碳酸酯(PC)進行控管,聚碳酸酯可用於電子電器、板材/薄膜、汽車、光學、包裝、醫療器械、安全防護等諸多領域。

中國商務部在2022年11月30對台灣銷中的聚碳酸酯展開反傾銷調查,並宣布在今年8月15日向台灣業者課以「保證金」,也就是課徵16.9%至22.4%的暫時性反傾銷稅,像是台化被課徵16.9%、奇美被課17%,其他台灣業者稅率則是22.4%。

不過終判結果尚未出爐,中國商務部認為案件情況複雜,調查期限將延長至2024年5月29日。為此,石化公會之前表示,因為塑化品運輸上的先天限制,因此中國主要進口台灣、韓國與日本的產品,日韓因為加入RCEP,關稅只有2.5%,相較之下台灣廠商被課高關稅會失去競爭力,如果情況持續,業者只能慢慢轉移市場到東南亞、新加坡、澳洲等地。

根據統計,由於台灣PC出口總值約317億元,其中高達78.5%是出口到中國市場,中方此舉讓市場擔心。為此,經濟部指出,說對PC產業短期會有影響,但業者已提前布局及分散市場,積極轉型朝高值化與差異化產品發展,可使影響降至最低。由於中國PC是「紅海市場」,台化早就因應,包括增加各應用領域特殊級產品的銷售。

至於紡織業,紡拓會之前表示,早收紡織品出口到中國的金額,2022年是10.3億美元,比2021年的12.04億美元衰退14.4%,但銷售到中方的還是超過10億美元,這些早收紡織品佔整體出口值,近2年都超過8成,如果到時候兩岸貿易門大開,「怕台灣就沒有紡織業了」。不過,紡織業近幾年因應後疫情時代供應鏈的轉變與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因素,早就積極南向建立中國之外的生產基地,因此業者認為影響有限。

至於機械部分,針對中方這次貿易壁壘調查結果,台灣機械公會日前表示,此次所調查的2509項產品,與機械相關的很少,機械類84章節中僅為23項,但在台灣機械產業範疇內僅有5項,多為引擎汽缸及相關零件,因此對台灣機械影響小。不過也有機械業者私下擔憂,這次是車牀、塑橡膠機沒被列入調查範圍,憂心若兩岸關係持續不佳,難保哪天調查範圍擴大,又會被中方掐住脖子。

目前中國認定台灣對中方貿易限制已構成貿易壁壘,但後續如何還未可知,石化產業估計影響最大,然而石化產品中的聚碳酸酯(PC)中方已經控管,會調查到明年5月底,台廠除了一方面持續觀察外,也針對產品高值化來提升競爭力。紡織業同樣將生產地移到東南亞來因應,機械產業雖然影響小,但擔憂未來調查範圍會擴大。經濟部日前表示,相關貿易問題希望依循WTO規範在WTO架構下來協商處理貿易爭議,兩岸如何有實質上的討論與協商,考驗政府的智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