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冷淡頭部醬酒加碼,重陽下沙季,郎酒等頭部酒企布局擴產

當白酒行業被認爲“遇冷”時,醬酒行業卻在“逆勢”加碼。

近期重陽下沙季,多家頭部醬酒企業比拼“文化”(即各種重陽下沙大典)同時,“秀肌肉”式的擴產“拉开大幕”。南都灣財社-酒水新消費指數課題組記者注意到,包括貴州茅台、郎酒、貴州習酒及國台等頭部醬酒企業,均在重陽下沙過程中披露了下沙產能,相比去年同期,今年醬酒企業的下沙量均有所提升。

在行業整體表現冷淡的大背景下,頭部醬酒企業的擴產既爲行業打下“強心針”,也是爲未來作儲備。有行業分析人士認爲,頭部酒企下沙量加大是爲基酒補倉。

頭部醬酒企業產能持續加碼

“重陽下沙”是醬酒釀造環節中傳統工藝之一,即醬酒在重陽節开始進行第一次釀造投料(高粱)。近年來,重陽下沙除了成爲醬酒企業比拼“文化傳承”,也成了他們產能比拼的舞台。

據南都灣財社記者了解,去年重陽下沙時,包括貴州茅台、郎酒、貴州習酒、國台、珍酒和金沙酒業等頭部醬酒企業就已經增加產量,下沙總量達到了27.4萬噸。而在今年,該數據則是進一步增加,前述企業今年的下沙量達到了31.9萬噸。

具體來看,各家醬酒龍頭企業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產能投入。

其中,郎酒通過此次重陽下沙,成爲除貴州茅台外、醬酒頭部企業中年產能突破7萬噸的企業。據南都灣財社記者了解,在重陽下沙當日,郎酒第六個生態釀酒區:位於茅溪鎮的天富生態釀酒區正式投產,該產區在當日投糧就達到了1萬噸。

據介紹,天富生態釀酒區投產,郎酒除了年產能“登”上7萬噸的歷史新高,其赤水河左岸的六大生態釀酒區(二郎灘、黃金壩、盤龍灣、吳家溝和天富)正式全面成型。按照“百年郎酒”總綱領,到2030年,郎酒醬香目標年產10萬噸,儲酒過50萬噸,以保證其在下一輪產儲競賽中繼續領跑。

展开全文

郎酒天富生態釀酒區投產。(受訪者供圖)

貴州珍酒在今年重陽下沙也“秀了一把肌肉”。據南都灣財社記者了解,今年貴州珍酒持續加大優質產能建設投入,投產規模達到4萬噸,產能較去年新增0.5萬噸,總體年產能達到4萬噸/年,產能規模穩居貴州醬酒企業前三,另外,珍酒優質基酒儲備已達到6.5萬噸。

據南都灣財社記者了解,珍酒近年來已投入上百億元用於增產擴能,預計“十四五”末,珍酒產能將達5萬噸,儲酒10萬噸,而“十五五”期間,珍酒將形成釀酒10萬噸、儲酒40萬噸的總體規模。

相比其他醬酒企業,國台今年的重陽下沙則更多在“智造”方面下功夫。據南都灣財社記者此前報道,今年國台下沙總投產2萬噸,其下沙總量不但高於去年同期,該公司智能釀造車間產量突破1萬噸,實現了新的跨越。據南都灣財社記者了解,除了重陽下沙外,國台公布了最新的科技鑑定成果,並發布《國台智能釀造標准體系》,這個白酒行業首個智能釀造工藝標准,引起業界的強烈關注。

其他頭部酒企方面,金沙酒業和貴州習酒未披露今年的下沙數據,但業界傳言,這兩家酒企投糧總量分別爲2.5萬噸和5.8萬噸,均高於去年同期;貴州茅台方面,茅台酒下沙總量不變(5.6萬噸),但系列酒則增加了0.72萬噸,達到了約5萬噸的規模。

對於頭部醬酒企業下沙加碼,業界表達樂觀和支持態度。資深醬酒專家、權圖醬酒工作室首席專家權圖表示,醬酒是前置性投入,线性增長,今年是頭部企業比拼實力和耐力的賽點,都在爲未來的競爭格局做战略布局,行業調整期,分化和淨化更加明顯,整體來看,上市酒企或有上市公司背景的酒企战略更清晰、下沙更堅決。

行業冷淡期,“逆勢擴產”或爲了未來

據南都灣財社記者此前報道,白酒行業已轉入調整期,價格倒掛、渠道庫存高、消費價格下行以及招商困難等,是當下白酒行業遭遇的困境和現狀。

此前南都灣財社走訪時就注意到,白酒行業整體已進入“旺季不旺”的情況,不但中下遊企業出現招商難、經銷商普遍觀望等困境;龍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向頭部擠壓”“存量博弈加劇”的情況。而在之前已過去的“中秋-國慶”旺季,“旺季不旺”“行業冷淡”等現象表現較爲突出,據部分經銷商披露,其銷售額或約往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此前分析認爲,近年來受益於經濟增長、消費升級等紅利,白酒行業打开了高增長,特別是市場價格提升的通道。目前白酒市場面臨壓力,既有經濟大環境外部因素影響,也有產業內部長期積累的矛盾。“其中,本輪中國白酒在品牌方、渠道、投資機構等多方推動下,走過了單邊提價的階段,這高估了市場實際消費能力的增幅”。

實際上,即使今年頭部醬酒重陽下沙“聲勢浩大”,但醬酒產區下沙量卻被指出現下滑趨勢。例如仁懷核心產區,有行業機構媒體預測,仁懷產區下沙總量有可能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40%。有仁懷當地人士向南都灣財社記者表示,由於受市場動銷不暢影響,部分中小規模酒廠採取減少下沙量或休窖;與此同時,仁懷市從2021年起大力實施白酒產業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讓部分“小散弱”被並購或退出,這也是下沙量減少的因素之一。

在業界看來,頭部醬酒企業選擇逆勢加碼產能,無疑是爲當下表現冷淡的行業打下強心針,也大有表達“名酒穿越周期”的態度。

酒類營銷專家肖竹青表示,今年頭部規模企業紛紛加大下沙的數量,意味着市場份額向強者集中的趨勢正在提速,醬酒賽道即將迎來“寡頭壟斷2.0”時代。

觀峰咨詢首席战略專家楊永華則認爲,頭部企業加碼下沙,是基於自身長遠發展需要,“決定醬酒品質的是時間,決定行業地位的是產能”。與此同時,下沙量加大也是爲基酒補倉,過去幾年醬酒擴容式發展,頭部企業的基酒庫存消化較大,急需補倉。

據南都灣財社記者了解,2020年至2022年是“醬酒熱”高峰期,全國各大市場對醬酒的需求度大幅增加。除了貴州茅台業績大幅提升外,醬酒熱讓郎酒和貴州習酒突破200億元銷售收入大關,也造就了國台、珍酒等一系列醬酒新頭部酒企。

行業人士分析認爲,按照醬酒五年(從原料到最終出品)的釀造周期來看,本輪重陽下沙的產能理論上最快在五年後兌現,因此頭部醬酒企業今年的擴產,更多是在爲未來可能再來的上行周期作儲備。

對於醬酒行業今年還有哪些重大動向,南都灣財社-酒水新消費指數課題組記者將持續關注。

南都灣財社記者 貝貝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