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酒業張春新:醬酒高質量發展,要擦亮原產地的金字招牌

編者按

世界範圍內,產區是名酒通行的“名片”。中國醬酒核心產區,應如何打造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由南方都市報傾力打造的總編輯訪談欄目《對話中國白酒領軍人》,首期請到了貴州國台酒業集團總經理張春新,一起來共話新時代中國白酒的文化密碼。

競合發展是貴州白酒產業的特點,也是貴州白酒打造醬酒“原產地主產區”的重要基礎。世界範圍內,產區是名酒通行的“名片”,產區“加持”讓酒的內涵與價值更上一個台階,近年來,貴州省茅台鎮正着力打造醬酒原產地主產區概念,並希望以此賦能企業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同時讓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打造產區的過程中,除了“一超”拉動外,也少不了“多強”推動,其中國台酒業是推動茅台鎮打造中國醬酒核心產區的主要代表企業之一。作爲政府授牌的茅台鎮第二大企業,行業除了討論茅台外,國台酒業也是各界關注的重要對象,近年來隨着醬酒熱東風以及消費市場擴容,國台酒業迎來快速發展,其在2021年含稅銷售額突破百億大關,成爲國內爲數不多破百億的酒企之一。

在茅台鎮的國台酒廠會客室中,“對話中國白酒領軍人”節目組見到了國台酒業集團總經理張春新,當時雖然已到晚上8點,張春新也是從外地开完會匆忙趕到茅台鎮,但提到醬酒原產地主產區的發展,他與節目組侃侃而談起來。“在我看來,現在原產地主產區具有不可復制性,未來必定會更加稀缺,對此我們應該要好好擦亮這塊‘金字招牌’。”張春新說。

展开全文

國台酒業集團總經理張春新。(南都N視頻記者 張馳 攝)

醬香產區全國开花,原產地主產區未來更具備“稀缺性”

近年來,隨着消費者對“正宗醬香”的需求日益增加,這讓貴州白酒原產地主產區的建設變得日益迫切。

對此,今年4月舉行的第五屆貴州白酒企業發展圓桌會,就提出了“鞏固提升原產地主產區優勢,全力打造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的主題,各方對於建設醬香白酒原產地主產區提出了建議,當時與會代表一致認爲,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是醬香酒名副其實的原產地主產區,其既有以茅台酒爲代表的正宗醬香白酒,同時還具備正宗醬香白酒的釀造技藝。

當然,隨着醬酒消費市場的擴容以及醬香技藝的對外傳播,除了貴州醬酒核心產區外,醬香酒工藝在歷史上受到多方學習,並且走出貴州,在部分地區“落地开花”,有形成新產區的勢頭,這對於正宗醬香白酒產區來說,是否帶來影響?

在張春新看來,這種“多產地”“泛產區”的趨勢並非壞事,從消費市場擴容而言,“多產地”“泛產區”能讓更多消費者認知、體驗和了解醬香酒;而對於茅台鎮而言,這些新的產區出現反而能夠增加原產地主產區產品的稀缺屬性。

“對於多產地泛產區,我們都不擔心它們會對茅台鎮乃至仁懷醬酒核心產區帶來稀釋。在跟行業朋友及同行兄弟企業交流的時候,我們都認爲,越來越多泛產區多產區的形成,恰恰彰顯了茅台鎮的中國醬酒核心產區、世界醬酒核心產區的稀缺價值。大家都知道、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離开茅台鎮,釀不出茅台酒’,我們到茅台鎮投資建廠20多年的時間,也有類似的深刻體會。”

張春新認爲,在白酒行業中,茅台鎮具有不可復制性,因爲其具有獨特的水、土壤、空氣、氣候以及微生物環境等,這一系列條件決定了離开了茅台鎮、離开了貴州,生產出來的醬酒不太一樣。

“即使全國百花齊放、各有特點,但我們的核心產區原產地主產區的基因還是很強大的。我們既有自然、人文、歷史、品牌等各方面的綜合基礎,也有信心在新的發展徵程中,把這個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爲貴州乃至全國的酒行業作出更大貢獻。”張春新說。

赤水河“美酒河”地標,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是醬香白酒的原產地主產區。(南都N視頻記者 張馳 攝)

高質量發展下,原產地主產區如何打造“金字招牌”?

對於貴州而言,打造醬香白酒原產地主產區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這一情況也受到了國家層面的重視。去年國務院頒布的國發〔2022〕2號文件(即新國發2號文件),正式提出了貴州醬酒原產地和主產區的概念,這一“含金量”極高的政策性文件,奠定了貴州醬香白酒發展的重要基礎。

站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下,貴州醬香白酒企業又該如何擦亮原產地主產區的“金字招牌”?對此,張春新也有他的思考。在他看來,保護生態環境、做好品質、彰顯文化、科技創新以及擔當行業社會責任,是促進原產地主產區建設及實現醬香白酒高質量發展的五大措施。

首先在生態環保方面,張春新表示,茅台鎮擁有赤水河、紅纓子糯高粱及高溫大曲等獨特釀造原料、技藝等,這些都得益於茅台鎮的獨特環境,他認爲“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我們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這個是發展的前提和動力”。

其次,在“做好品質”上,張春新認爲,茅台鎮的企業想要做出一瓶好酒,必須在用糧、用時和工藝上,都崇本守道和誠信生產。與此同時,還應該與時俱進,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引領下,探索推動中國白酒由傳統的食品釀造產業走向現代生物產業,由重體力、高耗能、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型的傳統工業,走向以人爲本、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高質量發展的新型工業。他以國台酒業爲例,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引領下,國台酒業把傳統釀造推進到了智能釀造,中間進行了六次迭代升級,在秉承傳統工藝不變的基礎上,通過實驗反復驗證和對比,推動智能釀造不斷進步,從而做到“秉承傳統不泥古,科學創新不離宗”。

再次,在文化弘揚方面,張春新認爲,盡管目前白酒行業對酒的物質屬性(包括香型、成分等)的研究較多,但是在文化屬性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努力。雖然醬香型白酒在原產地主產區有歷史方面的故事,如醬酒最早追溯到商朝或漢武帝時期,史書上有提到“枸醬酒”等,但對於現代原產地主產區的建設,應該有更多現代化的表達。他以國台酒業集團董事長閆希軍的觀點爲例,表示中國白酒是“通”的文化,是物質和精神的辯證統一。

最後,張春新表示,在原產地主產區的建設過程中,科技創新及擔當企業社會責任也是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擦亮原產地主產區“招牌”的兩大步驟。

“大致而言,通過這個五個方向,我們可以把這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打造得更好。但這需要在黨委政府、行業的指導下,在茅台這一行業龍頭的帶領下,在產區各企業主體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實現。我們有信心推動產區更好地發展。”張春新如是說。

【總編輯對話】

劉江濤:今年的貴州白酒企業圓桌會上,行業提出鞏固提升原產地主產區的優勢,全力打造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國台如何看待醬酒核心產區這個概念?如果要打造出世界白酒產業集群,您認爲企業、行業和政府,在其中要扮演怎樣的角色?

張春新:國台的發展得益於黨的好政策,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對貴州的支持,對貴州白酒企業的幫助,2012年國務院就專門給貴州發過2號文件,去年又發了新國發2號文件。應該說這個新國發2號文件對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是非常有含金量的政策推動,該文件明確提出了貴州醬酒原產地和主產區的概念。仁懷是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酒業協會聯合授予了中國醬酒核心產區稱號的地區,處於核心的位置,責無旁貸。應該說,我們核心產區借新國發2號文件的東風,在新徵程上會有新作爲。

具體談到原產地主產區,我們認爲原產地是指原來產在哪裏,或者根在哪裏。貴州仁懷特別是茅台鎮,是正宗醬香型白酒的核心產區。主產區則是相對於其他產區有比較優勢,就以茅台鎮爲例,它既有正宗的醬香白酒代表茅台酒,同時是醬香型白酒的正宗產區,因此,仁懷市茅台鎮作爲醬香酒的原產地主產區,它是有依據且名副其實的。

隨着近幾年的醬酒熱,醬酒出現了泛產區和多產區。我們認爲,醬香型白酒的多產區和泛產區的趨勢不是一個壞事,可以讓更多消費者品嘗到醬香酒。同時,我們也不擔心,多產區和泛產區會不會對醬酒核心產區進行稀釋。我跟行業朋友、同行兄弟企業交流的時候,大家認爲這不是稀釋,恰恰彰顯了仁懷市茅台鎮中國醬酒核心產區、世界醬酒核心產區的稀缺價值。

大家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離开茅台鎮,釀不出茅台酒”,而我們國台在茅台鎮20多年的時間,對此也有深刻的體會。茅台鎮獨特的水、土壤、空氣、氣候、微生物環境等,決定了醬香型白酒離开茅台鎮,可能生產出來不太一樣。因此我們核心產區的原產地主產區的基因還是很強大的,我們既有自然、人文、歷史、品牌等各方面的綜合基礎,也有信心在新的發展徵程中,把這個金字招牌擦的更亮,爲貴州乃至全國酒行業作出更大貢獻。

具體如何去打造,我覺得有幾個方面的思考。

第一是生態環保,我們要感恩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這一片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神奇土地,包括我們的赤水河,包括我們的紅纓子糯高粱,包括我們的高溫大曲等工藝,應該說我們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這幾年仁懷市委市政府下了很大力氣,打贏了環保的攻堅战和硬仗,現在茅台鎮產區、仁懷產區、乃至包括仁懷在內的整個遵義產區,我們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這個是發展的前提和動力。

第二是做好品質,做一瓶好酒。只要我們茅台鎮的企業,在用糧、用時和工藝上,都崇本守道,誠信生產,應該說,都有條件可以做出好酒來。另一方面,中國的現代化在不斷向前推進,我們也在思考,中國傳統的白酒產業,既然從悠久的歷史中走來,它也應該向未來走去。那么這條路怎么走?國台酒業集團閆希軍董事長在10多年前深刻思考,認爲我們該推動中國白酒由傳統的食品釀造產業走向現代生物產業;由重體力、高耗能、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型的傳統工業,走向以人爲本、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高質量發展新型工業。那么在這裏如何做到秉承傳統不泥古,科學創新不離宗?國台在秉承傳統工藝不變的基礎上,在十多年時間裏歷經六次迭代,通過實驗反復驗證和對比,推動了智能釀造的不斷進步。茅台鎮的土地資源是有限的,寸土寸金。傳統的生產作業方式,如果說生產一萬噸酒,需要850畝到1000畝土地;而按照我們國台智能釀造的方式,只需要350畝到400畝就可以了,這樣正好節約一半土地,提升一倍產能,對於我們原產地主產區可持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第三,我們這個行業如何深化、發掘、弘揚和創新酒的文化價值。酒深入中華民族的“骨髓”。我經常說一句話,中國白酒是一個“太陽產業”,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必然會有中國白酒的生產,只要有中華民族的傳承,就必然有中國白酒的持續輝煌。但是我們對白酒物質屬性的研究比較多,包括香型、成分特點等,但在文化方面,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

以我們國台爲例,閆希軍董事長在20多年前應邀到貴州投資建廠時,他就在思考中國的酒到底是什么。他認爲,中國白酒體現了物質和精神的辯證統一。早在在建廠之初,我們就秉承着“打造現代健康白酒,創新現代飲酒文化”的企業理念。在國台多年向榜樣企業學習、向兄弟企業借鑑,並努力做好這瓶酒的品質的基礎上,閆希軍董事長認爲,中國白酒是“通”的文化。當然這是國台的自家之言,不過越是文化的越是永恆。我們希望在文化方面,彰顯原產地和主產區的核心價值。如果講歷史講故事,我們可以講到漢武帝,講到商朝,但是我們希望它有我們的現代表達。

第四,我們認爲要有科技創新,盡管這個產業很傳統,歷史悠久,但同樣也是要與時俱進的,要讓科學精神在傳統產業綻放光芒。

第五是社會責任,任何一個產業都要有產業公能,我們原產地主產區企業,要承擔我們的社會責任,彰顯我們產區的社會貢獻。

大致而言,我們要在生態環保、智能釀造、彰顯文化、科技創新、行業社會責任等方面下功夫。在原有基礎上,把核心產區的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打造得更好。

劉江濤:2022年,國台酒業提出打造中國新名酒的目標,請問張總能否解讀下中國新名酒這個概念的核心和內涵,或者在酒的創新發展上有哪些新的外延?

張春新:國台在20多年的發展實踐中,在做好品質,提升品牌的基礎上,也在科技創新、創造稅收和社會責任等方面做了一點貢獻,特別是以2021年含稅銷售額過百億爲標志。

2022年,閆希軍董事長從战略上對國台未來30年做了規劃,他說,我們現在要確定國台下一步怎么走,就是要向名酒榜樣學習,要用10年時間把國台打造爲中國新名酒,這是我們未來的第一個目標;在成爲新名酒之後能否再用20年,在國台成立50年時躋身中國名酒之列,成爲中國名酒,這是國台未來的第二個目標。

所以,國台從骨子裏就是長期主義,從1999年時到了仁懷、到了茅台鎮就沒想着賺快錢,是實實在在扎根在茅台鎮,不管是行業順境還是行業調整期,國台都是在認真釀一瓶酒。

我記得特別清楚,上一輪調整期(2013年至2016年),行業遇到深度調整,那時候閆希軍董事長給相關領導匯報時候就講了四句話:投糧不減、薪酬不降、員工不裁、擴產不停。在2016年开啓的醬酒熱周期裏,國台也是不急不躁,沒有超出實際情況冒進發展,還是穩扎穩打。正是基於這樣的秉性,國台提出了中國新名酒、中國名酒的發展目標,它是在20多年發展基礎上的兩個階段性目標。

新名酒這塊,我們大體概括爲9方面內容,包括產業生態、智能釀造、科技創新、健康導向、文化創新、模式創新、商業生態、人文精神、社會責任等,這裏不一一展开介紹了。總的來說,它是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體現了天人智釀、健康導向、彰顯行業和品牌文化、凸顯產業公能、彰顯企業社會責任等特點的一種發展道路和發展內涵。

劉江濤:國台提出以制藥的標准來做酒,那么,在傳統釀酒和現代科技創新方面,應該怎樣找到平衡,進而更好地促進醬酒發展?

張春新:國台智能釀造、國台系統創新,都是源於傳統。國台智能釀造的特點,是核心工藝不變,外圍系統創新。比如說,我們一直在原產地主產區、在茅台鎮,國台沒有離开這片土地,沒有到其他地方去;又比如我們的原料,我們用的是我們在貴州紅糧基地的糯高粱,這是國台的“法”,我們只用貴州省內自有糧食基地的高粱;再如我們的工藝,我們的核心工藝是不變的,一年一個生產周期、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陶藏等……從投料到出廠要歷時五年或以上,時間是不短的,核心的工藝都沒有變。

那么我們變了什么呢?變的是外圍的東西,例如人背肩扛、重體力勞動、手工操作低效率環節、資源浪費等環節,也就是說,國台優化了人的勞動強度,實際上,手工操作肯定不如機器效率高。另外,我們還改變了粗放管理,國台一开始就用制藥的理念、技術和標准,用於對酒的生產,從而提高酒的標准化程度和質量的穩定性、恆定性。

劉江濤:現在,中國在溝通世界,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酒是很好一個載體,我們中國的酒要走出去,就要把中國的文化傳遞出去,國台在這方面有哪些考慮和規劃?

張春新:中國白酒的國際化,始終是全行業人的一個責任。我們認爲,它確實是一個需要加大努力的方向。我們總說,媽媽做的菜最好喫,人的腸胃有很強的記憶。中國白酒通過不同區域、不同工藝、產生不同香型,滿足了我們對不同區域、不同人群美好生活的追求。但中國白酒走向國際化,可能這個課題要艱巨一些,行業裏面比較公認的觀點是,白酒出海,需要一種文化認同。

國際上飲酒文化和中國不太一樣,中國人喝酒是一種外生需求,我喝酒是爲了與別人社交;外國人更多是內生需求,我喝酒就是爲了我享受。再加上不同佐餐、場景、文化認知等,應該說,我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事情。包括前些年,我們在國外做了些探索。

但是,隨着我們國家進一步強大,中國文化被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喜愛,中國白酒的國際化也會不斷向前走。當然,包括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等一直在思考這方面的問題,行業也在做各方面努力,對於國台來說,需要更大的努力。

策劃:戎明昌 劉江濤

統籌:王瑩

執行統籌:馬建忠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貝貝

攝影:南都N視頻記者 張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