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韓東君主演的電視劇《家業》即將开機。感謝楊紫粉絲,演員還沒進組,主場景就被曝光了。
《家業》號稱是“國內首部徽墨非遺文化大劇”,海報上寫的是“一塊墨、兩代人、三大家族”,以及“且看李禎(楊紫飾)如何演繹以墨爲刃,子啊困境中重生再造徽州墨業,重振百年家族,傳承守護家族的女性傳奇故事。”
這個梗概,讓《家業》年代劇的框架出來了。而讓粉絲引以爲傲的,除了題材還有這部劇的制作。和當下很多劇棚內搭景不同,《家業》採用實景+同期聲制作的方式,電視劇主場景定在安徽省黟縣的西遞村。
西遞村其實是與宏村齊名的皖南古村落,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內有典型的徽派建築。但可能受地理位置影響(宏村更靠近黃山),所以一直以來宏村都要比西遞村名氣更大一些。
西遞村始建於北宋皇佑年間,發展於明朝景泰中葉,鼎盛於清代初期,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繼而被確定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所以,《家業》沒有辦法在西遞村大興土木,只能在不破壞原有建築的基礎上,小心的修修補補。從粉絲拍攝的視頻來看,取景地選在西遞村的若幹建築,應該是爲了便於拍攝,所以選景是在村落的邊緣,相對隱蔽,而且便於拍攝時控場,不讓外人出入。
實景拍攝肯定要比棚內搭景質感好、有誠意。畢竟西遞村的實景,建築體歲月留下的痕跡,是美術很難打造出的質感,還有當地的煙火氣,也是實景才有的“原生”效果。而且在這樣的場景中,演員的表演也會更加投入。但實景受天氣、光线影響,會延長拍攝周期,這也正是棚內搭景興起的原因,畢竟在棚內不會受外界天氣因素等影響,整體拍攝可控。
但坦白說,《家業》實景拍攝,實在沒什么值得吹噓和炫耀的。
首先,實景拍攝本來不就是資方和導演應該做的嗎?回顧早年那些經典影視作品,實景拍攝比比皆是,並造就了很多知名的影視取景地,比如同裏,《風月》在那拍攝了整整四個月,同時還是《戲說乾隆》的取景地,《紅樓夢》黛玉葬花的花園也在同裏。
只不過,後面劇組控制成本越來越“科學”,明星們片酬高、給的檔期少,催生了棚內搭景的“壞習慣”。吹噓《家業》用實景拍攝,就好像吹噓流量明星不用配音、演戲不用替身、進片場前背好台詞一樣。
其次,即便是實景拍攝,其實也沒什么好吹噓的。
畢竟《家業》沒有大規模搭景,西遞村所用實景,算是就地取材。當然,一部劇不可能所有場景都在這一小塊取景地,其他場景肯定還會用影視城裏現成的置景,這就難免會與其他影視作品雷同,但沒有辦法,畢竟是電視劇,經費有限、周期長,只能這么幹。
要說搭建實景,最厲害的是電影。大手筆的陳凱歌,爲了拍《妖貓傳》造了一座城,還植樹造林;張藝謀拍《懸崖之上》時,在山西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雖然外圍建築只是建了門臉,但質感也是很好的;就連制作經費捉襟見肘的香港電影,《九龍城寨》也把當年的九龍城寨建的七七八八。
在電視劇領域,《家業》算是良心的,但肯定不是最良心的,在業內最多也就算二流水平。粉絲對《家業》實景拍攝的吹噓,如果被正午陽光的孔笙看到,都得笑着說一句“幼稚”。
正午陽光的《大江大河》也是在安徽取景,地點選在蔡村。不同的是,爲了保證劇中小雷家村的獨一無二,以及有劇情需要的各種細節,小雷家村沒有“就地取材”,而是全部重新搭建,而且還移植了一棵大樹,美術費用幾乎是其他電視劇的兩倍以上。爲了最大程度的讓制作有質感,演員片酬壓縮至不超過總成本的50%。試問《家業》做到了嗎?
而正午陽光之所以能做到這種程度,是因爲孔笙帶領的團隊,拍出的作品幾乎都是精品,於是希望能合作的演員很多,導演擁有最大的話語權,不但能控制片酬,還能讓演員盡心盡力演戲,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比如口碑極好的《山海情》,據某參演演員透露,在拍攝現場,除了導演和攝影以外,所有人都沒有椅子,尤勇智、黃軒等大牌演員也沒有,導演故意不給他們安排椅子,想要坐就只能坐牆根、坐石頭上,喫飯也是這么喫。而尤勇智甚至晚上收工都不洗澡,就爲了更好的感受角色,好作品就是這么出來的。
所以,都不用楊紫住在西遞村,只要她在現場不用房車,不拍戲的時候不回房車休息,而是在現場感受徽派文化,到了這時粉絲再來吹噓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