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做的那一塊土月餅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時間不語,卻讓很多事物成爲往昔。甲辰年桂月,又見中秋,又見月圓。遙想當年,每逢桂月月圓之時,母親必制土月餅以賀佳節。其餅香甜可口,色味俱佳,非市售之品所能及也。每每食之,心中暖流湧動,其味沁人心脾。

農歷八月十五,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全家人圍坐在庭院,焚香拜月,對着爬過屋頂的滿月,大人小心翼翼地揭开月餅的包裝紙,月餅頃刻間散發出濃鬱的香味,香氣在空氣中蔓延开來。此刻,忍不住舉起月餅咬下一小口,細細品味着這獨特的滋味,可謂美哉!

圖片來源:網絡

農耕時代,中秋節前夕,鄉下的村民需要走親戚,七大姑八大姨挨家串個遍,去誰的家裏便送一盒自己加工的土月餅,條件好的家庭會去供銷社买上十幾盒月餅廠的月餅,以備走親戚所需,要是遇到給長輩送,還需要搭配自家剛豐收的蘋果、酥梨等水果。每年中秋節,供銷社售貨員已提前用粗麻紙將傳統八塊月餅包好,外加一張方形的紅紙片,上面印有“月餅”字樣,後來升級了貌似印有“月亮嫦娥”,算是商標吧,外用細紙繩從四面梱住,在上面留出一個供人提拿的環扣。小朋友每次放學回家路過供銷社,總要在供銷社櫃台前眼巴巴的盯月餅好久。有時候,大人們心疼娃娃,就狠狠心买上一包供銷社的月餅帶回家。

展开全文

彼時家中貧寒,無多余錢兩購买精良之食。然母卻巧手妙心,制成美味土月餅,寄予親情之厚意。

圖片來源:網絡

當然,走親戚送的月餅,最差也得是加工的月餅。那個年月,機械化程度不高,每當農歷七旬下旬,村裏人串門的時候便开始打聽哪裏可以加工月餅,一旦打聽好了,便开始趁着農活不忙的日子三兩相約,搭乘有拖拉機的人家,迫不及待的帶上白面、植物油、瓜子、花生、糖等去可以加工月餅的村莊排隊加工月餅。

由於加工的月餅人較多,需要排隊,大人們來不及中午回家喫飯,出發前都帶好水壺、幹糧和瓜果,飯點的時候,饅頭就着蘋果便是午飯。下午,排到自己制作月餅了,需要協助加工月餅的老板上料,那定是一場硬仗,你幫他家搭把手,他幫你家搭把手,看着黃燦燦的月餅出爐,心裏甚是歡喜。這個過程雖然繁瑣,但是比去鎮上的供銷社买要實惠很多。

圖片來源:網絡

不覺夜晚時分到來,乘着月色,大家緊緊抱着各自加工好的月餅坐在有些顛簸的敞篷拖拉機車廂裏,生怕月餅被震碎。此刻,拖拉機疾馳在回家的石子路上,車廂周圍彌漫着田野裏瓜果的香氣與夜暮的寒氣,大家穿着外衣擠坐在不寬敞的拖拉機車廂裏感覺無比溫暖,想着今年八月十五走親戚的月餅有了着落,家裏的孩子和老人也可以打打牙祭,心裏都有了歡喜。

現在中秋節,走親訪友,必有月餅在手。那個年月,親戚走完後,才舍得喫。而且必須得等到八月十五當天夜裏月亮爬過房頂,能照亮整個院子後,祭完月,全家人才可以圍坐在一起才享用這期盼已久的月餅。有時候,遇到陰天,月亮遲遲出不來,全家人就一直等,有一年等着等着睡着了,半夜被母親叫起來:月亮出來了,快出去喫月餅。雖然迷迷糊糊,但是感覺非常甜。

圖片來源:網絡

有時候大人給一塊月餅,上午掰一塊嘗嘗,然後用紙包起來,下午再掰一塊嘗嘗。一塊月餅往往喫兩天是有可能的,有限的美味,又不敢狼吞虎咽,只能細品慢嚼,脣齒留香,享受這回味無窮的過程,那感覺真是太美妙、太幸福了!

供銷社买的和鎮上加工的月餅送完了,我們兄妹如果還想喫月餅,這時母親就用家裏的月餅模子給我我們做月餅,我們兄妹則圍坐在一旁眼巴巴的望着,只等月餅熟了,第一個搶着喫。母親則說,你們別急,第一個月餅應該先讓爺爺奶奶喫。等月餅拿到爺爺奶奶面前,奶奶總是分开,自己只掰下小小的一角,品嘗一個味道,就把月餅分給我們幾個饞貓,那份甜至今令人回味。

後來,供銷社的月餅也升級了,一盒月餅裏面的八塊月餅都有獨立的小包裝了,每一塊月餅都用高級的油紙包起來。有一年父親打工回來,發了兩盒這種月餅,我和妹妹急不可待的打开,白紙滲着油痕,泛着香氣,上面還蓋着圓圓的紅戳。一層一層剝开,摞在一起的月餅整齊排列,外皮焦黃,每塊月餅中間夾着一張小油紙,上面的油痕深且重。我和妹妹小心翼翼地很有儀式感的把每一塊月餅分給家裏的每一個人,生怕一不小心把月餅摔倒了地上,那一年的月餅依然很甜!

中秋前後,只要村裏有紅白喜事的主家,都會准備一些月餅,請前去幫忙的左鄰右舍大人們喫一塊月餅。父親前去幫忙領了月餅總是舍不得喫,帶回來留給我們兄妹放學後分着喫。有時候,妹妹總想讓我帶着她出去玩兒,作爲條件就會把她的那塊月餅也分給我。後來我外出求學,妹妹小還在村裏上學,逢到月底回家,中秋節已經過去多半個月,妹妹還給我留着一塊月餅。那個時候,月亮真的很大很圓也很亮,那月餅的滋味真好!(文/姚寧 甲辰年癸酉月於京)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