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誠自編自導的《解密》已於8月3日正式上映。
這部電影充分彰顯了陳思誠的野心,電影中10個夢境令人贊嘆,採用最先進的拍攝設備和一流的拍攝技術,將主旋律、破譯和商業性成功結合,可以說是全新的主旋律電影拍攝方向。
然而,陳思誠的用心有的人看到了,也有的人沒看到,電影上映後得到不少質疑和吐槽,豆瓣評分只有6.9,低於我自己的預期和打分。
總結來說,一部分網友認爲電影有抄襲諾蘭的《奧本海默》《盜夢空間》之嫌;也有網友單純是對陳思誠的不喜歡,因爲片尾彩蛋減分。
平心而論,這種質疑和吐槽沒有道理。畢竟《奧本海默》上映時《解密》早就進入創作階段,更不用說電影是改編自麥家的小說;而對於陳思誠觀感不應該遷怒電影,這是三歲小孩子都懂的道理吧!
不過,在遭遇惡評的同時,陳思誠也得到了業內同行的力挺,不少好友紛紛包場支持《解密》,同時電影也得到了很多正面評價。
演員張譯看完電影後說:“這部解密給我們的電影(市場)又打了一劑強心劑,祝賀加油。表揚一下昊然,史詩級的表演!”
原著小說作者麥家給出的評價都有點嚇人了。他說:“《解密》運用了最先進的電影工業技術,去表達它的夢境、表現破譯的技巧。《解密》會給中國電影新的一種狀態、新的一種樣貌、新的一種未來。”
近幾年電影做首映禮,邀請業內好友參加,不管好看不好看,既然來捧場了,商業互捧、吹幾句彩虹屁非常普遍,但從張譯和麥家的用詞來看,顯然是對電影的真心認可,否則張譯不會用“史詩級”這個詞,而是會說張譯有很大進步、突破;麥家也不會說“會給中國電影新的未來”,最多也就是打造出新的視覺奇觀吧!
那么問題來了,《解密》到底是怎樣一部電影,會得到這么高的認可?看過之後可以簡單聊一聊了。
首先,《解密》的創作難度極高,甚至到了讓人臨場放棄的地步。在電影制作特輯中原著作者麥家就坦言,《解密》是他早期的作品,曾被退稿十幾次,到了改編電影,破譯和釋夢兩大核心元素極難呈現,也有不少導演想把《解密》拍出來,前後不少於6位導演和麥家談過改編事宜,均沒有談成,足見改編有多困難。
除了文字到影像的轉換很難之外,《解密》小說本身更適合做成偏文藝的紀錄片,這樣的題材,想要凸顯商業性被觀衆廣泛接受更難,如何將守衛國家、守護家人這樣的主旋律內核,包裝成賣座的商業片需要技巧和策略。《解密》從氣質和內容都做到了,三天點映票房超過2000萬,證明了電影被市場高度認可。
其次,《解密》實現了藝術性和商業性二者兼顧。
電影本身是造夢,電影中的夢境就是夢中夢,《解密》打破了電影中現實和夢境的邊界感,整部電影渾然一體,150多分鐘的電影,讓人看的如癡如醉。
影像表達有極高水准。電影畫面清晰、通透,特寫鏡頭全面呈現演員的微表情和情緒表達。這方面陳思誠斥巨資可謂不遺余力,攝影指導曹鬱使用了多台ARRI Alexa 65攝影機,這款得到IMAX認證的數字攝影機,分辨率可以和65毫米膠片相媲美,阿萊公司只租不賣,租賃價格相當昂貴,攝影機要連同套件及技術人員一起,一天的費用高達萬元,電影租用多台,相當於一天的租賃費用就要數萬元。同時,爲了呈現更出色的畫面,電影用的鏡頭也是阿萊DNA鏡頭,加上各種軌道、搖臂,器材的租賃成本已經堪比好萊塢一线大片。
通過制作特輯可知,爲了呈現奇妙、瑰麗的夢境場景,劇組在場景設計上不遺余力,比如只短暫出現的紅色沙灘,從上色、固色、造浪,再到用巨型燈組人造太陽,足足耗時三個月之久。而後面的巨型象棋燈柱,三個巨型摩天輪,以及巨型迷宮等場景的設計和實現,難度和耗資難以想象。
第三,電影在主要元素的呈現,以及人物關系構建、節奏把控上都有資格得高分。
前面說了夢境,主要元素還有破譯。破譯主要是靠人腦的計算和筆的記錄,在銀幕上呈現會很容易枯燥,陳思誠一方面巧妙的將夢境和破譯連接到一起,增加反轉和趣味性;另一方面則通過約翰·庫薩克和劉昊然亦師亦敵的關系,讓劇情更有張力,變成了高智商之間的生死對決。
以及,《解密》有奢華的演員陣容和精湛的表演,劉昊然造型和演技的突破,他和陳道明之間的對手戲真的是好看啊!至此,《解密》值得7.5以上的評分,也難怪麥家和張譯都給出這么高的評價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