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騰、馬麗拯救暑期檔,《抓娃娃》30億穩了!

進入暑期檔,國內電影市場出奇的冷,上映的片子不少,但能引起廣泛傳播、討論的幾乎沒有。

近期的《默殺》算是暑期第一部比較出圈的電影,正在點映的《抓娃娃》則徹底點燃了暑期電影市場,影迷驚喜的發現,原來“演員扛票房”並不是一個僞命題,沈騰、馬麗這種級別,一出手便能拯救整個檔期。

《抓娃娃》點映第2日,總票房已經近3億,今日有望達成單日2億,照這個勢頭下去,今年的年冠非《抓娃娃》莫屬,票房破30億輕輕松松。

《抓娃娃》的故事主題延續了《西虹市首富》電影結尾的探討——如何給孩子一個光明的未來?提起“抓娃娃”這三個字,很多觀衆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抓娃娃機,而幾乎所有人玩抓娃娃機都希望自己能夠牢牢控制住鋼爪並且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抓娃娃》中由沈騰飾演的父親馬成鋼也不例外,只不過他想要掌控的並不是抓娃娃機的鋼爪,而是兒子馬繼業的未來人生……

故事要從馬繼業的孩童時代开始講起,彼時深受姥姥疼愛的馬繼業還是個肥嘟嘟的可愛寶寶,但功成名就的馬成鋼所想要的並不只是個可愛寶貝,而是一個能夠在未來繼承家業的“接棒人”。

聯想到自身飽經磨難的成長經歷,馬成鋼和妻子春蘭开始了所謂的“接棒人計劃”。

展开全文

計劃第一步是搬家,習慣於安逸生活的夫妻倆硬是把家搬到了破爛不堪的老街坊,過上了“一貧如洗”的“窮酸日子”。

第二步是招募團隊成員,財大氣粗的馬成鋼爲“接棒人計劃”找來了多達幾十人的工作團隊,這些工作人員表面上是老馬家的街坊鄰居,實際上卻肩負着馬繼業的各科學業輔導、營養搭配、成長規劃、上學安保工作等等任務。

第三步是樹立最終目標,功成名就的馬成鋼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自己當年沒能走進清北大學,他給兒子馬繼業量身定制的“接棒人計劃”最終目標即是考進清北。

可以說,馬繼業成長的每一步都是父親精心規劃過後的“成果”,雖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是馬成鋼的所作所爲顯然早已不再是教育孩子這么簡單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所要做的其實不只是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給予正確教導,更要幫助孩子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並讓他擁有選擇愛好和選擇人生目標的權利和機會。

影片中的馬繼業在泳池底意外看到鴿子圖案之後就一直念念不忘,並且自己的高考試卷上畫下了那只展翅高飛的鴿子,他渴望自己能夠做一只無憂無慮、自由翱翔的鴿子,但殘酷的現實卻是他其實只是一只被圈養的家鴿。

現實世界裏,被主人圈養的家鴿從小就被訓練只能飛向指定的目的地,並且長期接受着主人的服從性測試。這些家鴿雖然也有着野鴿一樣的外表,可實際上早已沒有了自由的靈魂,飛在天上的它們與其說是自由的鳥,倒不如說是被無形的线時刻束縛着的風箏。

面對孤身一人推开隱蔽世界大門的兒子,父親馬成鋼的那一番言語我想是本片最具深意的台詞。

他反問兒子,你覺着我們在控制你的人生,可是你又何嘗不是在控制着我們的人生?

雖說馬成鋼這樣的父母在現實世界裏並不多見,但是馬成鋼的這番言語卻是很多現實世界中的父母都會和孩子不斷強調的一點——我爲你付出了這么多,你爲什么不能好好讀書?爲什么不能讓我省心?爲什么你不能像別家小孩一樣也關心關心自己父母?一味付出的父母、渴望回報的父母,望子成才的父母……影片中的馬成鋼是無數父母的真實縮影。

而這類父母中的很多人從來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的孩子也是一個有着獨立意識的生命體,並不是任由自己擺布的玩偶。

與其一直在不計後果的默默付出,不如嘗試着問問自己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沒有什么父母能夠一輩子都呆在孩子身邊,替他決定人生中的一切大事小事,爲人父母的我們更多所需要的是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培育他自信自強、獨立解決問題。

影片故事的結尾,馬繼業最終在高考考場上做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反抗,他用一出精彩的調虎離山打破了自己身上的無形桎梏,揭开了自己人生不爲人知的那一部分。

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從小在謊言中成長的十七八歲少年望着一個巨大密閉空間內到處都是自己成長的各種記錄是怎樣的一種心理感受,但決然不會是欣喜若狂。

望子成龍的馬成鋼最終不得不放棄自己原有的想法,衝破束縛的馬繼業也終於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全新篇章。

故事的另一個結局,迎來自己人生全新篇章的馬繼業始終分不清虛幻與現實,伴隨他的是無法療愈的精神疾病;望子成龍的馬成鋼在練廢一個號後又开了一個新號,這次沒有抓到娃娃就投幣再抓一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