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眼鏡專業代工廠望隼,採取中國自建廠房、運動眼鏡帶路美國的差異化策略,以超過52%的營收年複合成長率之姿,一上市就登上隱形眼鏡股後。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望隼科技專攻軟性隱形眼鏡代工,在國際4大品牌把持全球九成的市場下,隱形眼鏡小廠競爭本就激烈;望隼董事長黃修權的突圍策略是:「沒人要去中國設廠,我敢去;全世界幾乎都無法進入的美國,是我們的新大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闖美國 瞄準運動日拋市場黃修權與望隼總經理石安曾是群創的同事;黃修權擔任過鴻海副總經理以及群創副董事長,石安則曾是群創研發總處處長。2011年,眼見台灣面板業陷入中國的紅海競爭,石安興起創業的念頭,他選擇光電與生醫交集的隱形眼鏡,獲得黃修權的支持。
「我問石安憑什麼?他說,隱形眼鏡的光、機、電、材料、模具、表面處理、自動化,除了材料我們不懂,其他都懂。我聽了有道理,就支持他。」黃修權笑說,那個時候精華EPS(每股稅後純益)動輒30元,也給了他們動力。「沒想到辛苦6年,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2012年望隼成立,但是直到2018年才開始獲利。
石安也笑道,「我選擇隱形眼鏡創業,第一是覺得門檻比較高,後來發現真的很高;第二是資金不用很多,後來發現其實需要很多錢。」當初第一筆1.8億元的資金,長華電材出資48%支持,目前持股雖降至14.09%,依然是第一大股東。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這十年來,舉凡現在市場流行的濾藍光鏡片、美瞳片、矽水膠鏡片等,望隼都建立了自己的技術與製造能力,現階段也如多數同業,以中國及日本市場外銷比重較高。EPS在2018年轉正之後,伴隨營收年複合成長率52%的速度,一路增至2023年的10.77元;今年3月上市掛牌就直衝隱形眼鏡股後,甫公布的今年前四月營收,也繼續以52.79%高速成長。
但未來如何差異化競爭才是重點。「我跟郭董做了19年,看到鴻海從16億元做到幾兆元營收,為何成功?結論就是:看到機會,然後把拿到機會的條件建立起來。」
第一個要建立條件的是美國市場;美國是國際四大品牌的地盤,但是黃修權發現看不到大廠的新產品,認為機會來了。「隱形眼鏡現在有兩大類,一個是矯正,一個是美瞳;但中間還有一個類別,叫做波長管理。」例如濾藍光、運動型鏡片;「高爾夫球往遠方移動,棒球是朝你靠近,濾波的管理是有差別的。」
望隼的美國市場就是以運動隱形眼鏡開路。早在20年前,Nike就想推運動隱形眼鏡,那時做的是雙週拋,但因為藥水搭配問題,產品發展停止;「後來負責人回到太平洋大學視光學院當教授,現在專利過了他想再做,就找上望隼。」望隼已經在美國以衝浪與棒球日拋鏡片開路,售價是一般透片約3.5倍;此外美國也有通路商要賣日拋隱形眼鏡,會來台灣找代工,這些都是黃修權眼中的機會。
賺中國 鎖定物美價廉路線至於中國隱形眼鏡滲透率只有8%,低於先進國家的20%至30%,也是所有人眼中的機會。「台灣同業都不去中國建廠,我在中國住過多年,知道生意該怎麼做。」黃修權表示,望隼除了台灣竹南廠區,另在江蘇設廠,接下來也將同步擴產,造就成本、打樣速度、交貨彈性的在地供應優勢。
「中國的門檻就是要品質好、價格便宜。現在競爭者很多,但我們有能力做到全自動化,又把AI應用疊加在製造能力上。」黃修權提到,第一次試產良率僅18%,現已經超過9成,公司還利用立體設備節省空間,甚至計畫以磁浮搬運。
石安對《財訊》雙週刊坦言,隱形眼鏡這兩年因為中國消費下滑、日本匯率貶值,品牌客戶都有生存壓力,也產生了降價壓力。但望隼透過經濟規模、自動化、管理效率的提升維持住毛利率,而在美國和中國的差異化策略,會是未來發展關鍵。
延伸閱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隱形眼鏡股後發威!望隼中國、美國兩頭賺 搶攻Nike錯過的商機
地址:https://www.navisoho.com/article/45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