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一直獨有一套“酒文化”,從古代到現代,酒已成爲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工作、社交、娛樂,甚至有許多人將酒作爲排解憂慮,解決相思之苦的神器。
無論是李白的“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或是現代古裝電視劇中,常以飲酒送別友人,以豪飲白酒來刻畫俠客、文人的形象。都使人們對於古人善釀白酒的想法根深蒂固。這也沒錯,中國古人釀造白酒確實方法精良,歷史源遠流長。
但人們似乎忽略了,中國制作啤酒的方法十分成熟,歷史也極爲悠久。那么中國古代的啤酒何時出現?稱作什么?又與現代啤酒有何區別呢?
啤酒的前世
1.醴(li)就是中國古代的啤酒?如何證明?
中國古代啤酒出現已經有5000多年歷史了,其出現時間甚至早於出現於漢、唐時期的白酒。
在2016年歷史學家通過對西安米家屋遺址出土陶罐的澱粉、植物巖和化學殘留物分析,確定了中國古代有使用麥芽釀造酒精飲品的歷史。這也是中國發現最早的“啤酒”記錄。
常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殊不知,“醴”就是中國古代的啤酒。早在商朝甲骨文中便能發現“醴”和“酒”的字眼。
那么如何能證明醴就是中國古代的啤酒呢?王充在《論衡》中寫道:“酒醴異氣,飲之皆醉”。《詩經·小雅·吉日》中有“以御賓客,且以酌醴”。這最起碼就說明“醴”與“酒”有着一樣的功效,不僅讓人沉醉,更有宴請的作用。
在卜辭中記載着醴的制作方法:商代的時候用於發芽的谷物種類豐富,待谷芽發好後把它們浸泡在水中,使其進行糖化、酒化。
而現行國家產品標准規定下啤酒是指:“啤酒是以麥芽爲主要原料,加酒花,經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氣泡的低酒精度飲料”,顯而易見,現代啤酒也是採用發芽的谷物,將其磨碎、糖化、發酵等制成的。
雖然加入酒花、酵母和泡沫是後人爲方便制作和提升風味而加入的方法,但從大體上來看,現代啤酒與古代醴制作方法“不謀而合”,這也說明醴就是中國古代的啤酒。
2.櫱?醴如何制成?
曲造酒,櫱造醴。現代學者各持己見,雖不能證明酒和醴就是兩種不同方法釀造而成的。但普遍觀點以及古文記載中,卻有區分曲以及櫱的如此傾向。
上文提到的,在中國商代甲骨文中有記載的“醴”和“酒”,兩者是分开描述,互不相混的。
明代宋應星的《天工开物》中寫到:“古來曲造酒,櫱造醴,後世厭醴味薄,遂至失傳,則並櫱法亦亡。”
由此可見,以曲造酒,櫱造醴,醴味淡於酒。雖然隨着時代的變遷以櫱造醴的方法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但其也有根源可尋。
根據文獻記載,可以推斷,以櫱釀醴這種方式在中國古代的釀酒方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同時正是因爲醴味淡微甜,度數低,中國古代又將其稱爲“甜酒”,所以之後便有了以黃酒取代醴。
說到這裏,以櫱造醴,那么櫱爲何物?櫱是樹木砍去後從殘存莖根上長出的新芽,泛指植物近根處長出的分枝,在釀酒工藝中即爲“谷芽”,在我國古代,人們制造櫱總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漬麥階段,每天需換一次水;第二階段:發芽,爲維持水分,還要澆一定量的水;第三階段:幹燥階段,爲抑止過分生長,不讓麥芽纏結成塊。
由此早在中國古代制造櫱,以及以櫱制作醴的方法已經非常成熟了,而中國古代櫱的生產有明確,詳細的記載。
在北魏時期,櫱的主要用途是被用來做飴糖。制作飴糖涉及到麥芽的糖化,這與麥芽櫱釀造醴的過程是極爲相似的。
也就是說古代中國用櫱來釀造醴是完全有可能的。這也與現代啤酒釀造過程中的通過制作麥芽漿,並將麥芽中的澱粉轉換爲可發酵的糖,最終提取原麥汁的工藝是相同的。
由此可見,其實我們的祖先在很早時,就能熟練制作古代的“啤酒”,並以此來招待客人,款待親友了。
3.啤酒究竟起源於中國還是外國?
既然中國古代已存在如此成熟的釀造啤酒及“醴”的工藝,那爲什么提到“啤酒”,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洋貨”,“舶來品”呢?
其實中國古文中既以“醴”作爲啤酒的描述,那么自然不會出現有關“啤”的字眼,“啤酒”一詞也是後人根據英文中“beer”一詞音譯而來,並沿用至今。
在國外,有關啤酒最早的記載是在公元前2800年,在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的楔形文字中記錄了每天給工人按時定量發放啤酒和面包。在巴黎盧浮宮博物館中,同樣記錄了蘇美爾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情景。
公元前2225年,在古埃及以及古巴比倫歷史中,啤酒也得到了考證。他們用啤酒來招待客人,將制作啤酒的方法寫下來,獻給農耕女神。甚至能夠利用啤酒的藥用價值制作藥物。公元4世紀時,啤酒種類开始變得豐富並傳遍了北歐。
同時期在中國,由於醴味淡,度數低,通常在4%左右。在漢代後逐漸被度數爲15%-20%的黃酒所取代。
直到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外的啤酒生產技術才隨着帝國主義的入侵被再次引入中國,俄羅斯技師在中國建立起中國最早的啤酒品牌:哈爾濱啤酒。啤酒又重新回到了中國大衆的視野。現在,中國已經成爲了世界啤酒第一生產大國。
啤酒的今生
1.古代啤酒的價值
在中國古代,醴主要的作用與白酒類似,通常用於設置酒宴款待客人、會友、祭祀等。
在西漢,櫱及醴的生產還未停止,醴還作爲酒文化的一部分。《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有“櫱曲鹽豉千合”。
同樣《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在漢代時因與匈奴發生战事,漢战敗,因此漢還需要向匈奴貢奉櫱。
《漢書》中寫道:有一個人叫穆生的人,因爲不會飲酒,每次被邀請參加酒宴時,主人都爲他准備醴這種度數低的甜酒。後來穆生因受到冷落,就不再爲其設醴了。從這一則記載還可看出,醴是一種度數很低的酒精飲料,比較適合不會飲酒的人。
在國外,人們在釀造啤酒的過程中,很早就發現了啤酒中不存在有危害細菌,通過煮沸和發酵就可以把有問題的水源處理好。
又由於度數低,因此多年以來,人們就將啤酒作爲代替水的一種特殊的飲料,作爲生活中的一部分。
據說第一批乘坐五月花號輪船到達美洲大陸的歐洲人,因爲隨行所帶的啤酒喝完了,而飲用當地水开始生病,便有一部分人不久後又返回了歐洲。而之所以有一部分人留下,是因爲留下的那一部分人,在當地土著的幫助下,使用南瓜重新釀造出了啤酒。
由此可見無論是中國或是外國,啤酒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舉足輕重,無可代替。歷史學家華萊士也說過:“發酵是比火更偉大的發明”。
2.古代啤酒與現代啤酒有何區別?
在19世紀之間,無論是醴還是啤酒,一直都是靠着谷物進行簡單的糖化和發酵釀制而成。
所以古代啤酒微甜、且味淡,並且發酵品質的好壞“全靠天意”。這就導致了那時的啤酒質量非常不穩定,也許這批啤酒味道好,下一批就會發酸。
這是因爲在當時,人們所飲用的啤酒大多都是採用上層發酵的艾爾啤酒,以這種方法釀制的啤酒發渾,賣相並不好看,也容易染菌。並且古代啤酒不像現代啤酒那樣,有充盈的氣泡。
直到19世紀末,隨着技術的發展,啤酒酵母的發現,以及制冷機被發明,人們擁有更精良的方法制造啤酒。
使用下層發酵的拉格啤酒變得普遍,這種啤酒發酵溫度低,不易變質,極大的保證了啤酒的品質。
再後來,通過加入酒花,改變啤酒的風味。使得啤酒酒體變爲清澈、口味變得純淨。同時在啤酒中打入二氧化碳氣泡,使其口感豐富。
將啤酒灌入晶瑩剔透的玻璃瓶中,一經推出便受到大量追捧,直至現在啤酒已經深入到了千家萬戶。
總結
啤酒是一種擁有悠久歷史的大衆飲品。並與白酒在古代的作用非常類似,另外還可以作爲替代水的飲品,增添生活趣味。啤酒也是中國歷史以及世界歷史的良好載體。
在中國古代啤酒被稱爲“醴”。據考察“醴”可能與西方啤酒同時出現於新石器時代,甚至比西方啤酒出現的還要早。
“醴”在漢代後因度數較低而被黃酒替代,直至19世紀末,歐洲釀造啤酒的方法隨着洋槍洋炮重新進入中國。
所以或許用“傳入”來形容中國現代的啤酒並不合適。但是,中國釀酒史跨越數千年歷史,究竟中國最古老的釀酒文化始於多少年以前,以及世界最早的釀酒文化何時起源,仍有待於科學家進一步研究商榷。
參考文獻
1.《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啤酒》
2.《中國古代酒的功能和地位》
3.《啤酒的前世今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